第五十二章 军户改制(1/2)
、、、、、、、、、、
大明朝开国时期定下来的军户制弊端多。
朱元璋曾经自豪地说自己养兵万,不费姓一粒米。按照他的想法,士兵战时打仗,闲时屯田,并且军户又是世袭的,使得朝廷一直拥有足够的兵员,但实际的结果是,施行军户政策之后,确实减少军费负担,但是军队的战斗力却下降了,甚至到后来,军户更是成为了军官们的奴隶,只能替军官们耕地,沦为佃户,甚至不如佃户,军户制到明朝中期就已经彻底糜烂了。
从英宗时期卫所制逐渐衰败,到了嘉靖年间,卫所的士兵都已经成了笑话,最大的例莫过于倭寇一直窜到江陵,竟然没有一支军队能够拦得住,可见江南各地的军备,到底成了什么模样。
因此戚继光才会放弃使用卫所兵,上书改变制,戚家军就不是卫所军,而是实实在在的募兵制,最早的戚家军,就是从浙江义乌招募的数千义乌兵。
九边的卫所虽然莅临边境,经常和蒙古以及女真部发生战斗,但和内地比起来,也好不到哪去,现如今九边能够战斗的军队,虽然出自卫所,但实际和卫所制是不符的。
李成梁的手下确实是从卫所里招募的,但能打的不是卫所兵,而是家丁,军官掌握卫所大权,包括财富土地分配,将优秀的资源供给手下最贴心的将士,其余的卫所兵只能做佃户甚至佃户都不如,这些获得足够资源的士兵就成为了将军的私兵,也就是家丁,一个总兵的实力大小不看手下到底有多少士兵,而是看他有多少家丁,现如今的李成梁更是一发展到拥有八千家丁,成为大军阀。
登基后的万历,一直有想办法,但对于这个制,却充满无奈,自己的祖宗实在是发展了一个令人无语的制,崩坏的卫所制,不仅提供不了万大军的效用,更甚至使得朝廷不得不重新募兵,拖国家的后腿。
现在李成梁手里的女真农奴不够用,倒是给自己想个好主意,迁徙军户到辽东,开发新的土地,这是把军户当成建设兵团用。万历心中猛然一亮,好主意,卫所制会烂说白了也是资源分配问题,现在手里拥有足够的资源去重新分配,就是制不革新,大明朝也会减缓倒下的步伐,足够多的利益可以给这个帝国赢得宝贵的时间,从而让国家在自己手上走向变革,甚至即使自己之后,也能有足够精力去协调国家。
“调派内地军户们到辽东垦荒?”听了万历的说法,申时行皱紧眉头,“军户制从国朝之初就已经实施,各地军户盘根错节,想要调整,恐怕不是件容易事。”
这个问题万历倒是忘了考虑,没错,那军户当建设兵团用看似合适,但这毕竟是大事,哪能保证一句话就能把一个省的军户全部调到别处,要知道一地军户,利益都在当地,要是让他们放弃掉自己手中的利益,谈何容易,虽然调动一地军户,但实际上,已经是触动全国所有军户的利益,真要有心生不满的,动动歪脑筋也不是不行。
“但也不是不行。”见万历默默考虑其中的利弊,申时行继续说道。
“瑶泉先生有办法?”万历连忙问道。
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申时行一副老谋深算地模样,看得万历心中一阵鄙视,从张居正到申时行,甚至上了年纪的许多大臣,怎么都是这副模样,动不动捋一捋自己胡,好似世外高人一般的装。
感觉气氛被自己调节的差不多,申时行这才张口道:“皇上是担心一旦动了卫所,难免天下军户都有所反弹?”
万历点了点头,承认申时行的猜测,集中精神听申时行有什么好主意。
“皇上的这个担心倒是多余了,卫所制崩坏已久,除了各处卫所的军官,有多少军户想要逃掉这个军户身份,如今皇上打算军户改革,就是那些卫所长官不乐意,下面的军户可未必不乐意。”
“万一各地军户煽动闹事……”
“哪个敢?些许倭寇流窜到金陵,也没有哪个卫所的出头,说到底,卫所制已经坏了,军户们已经不是士兵了,更何况如今陛下手中的精锐没有哪支是军户兵,各地卫所怎么有胆起来闹事。”申时行摇头笑道:“既然辽东有大片无主之地,又能高产丰收,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就是有的人不信,只要先派去一批人,稍稍有了成果,到时候内地之人,必定争先恐后出关,皇上也可让军户耕种土地,耕种数年后销军籍,土地归私人有,臣敢保证,内地的军户们高兴都来不及呢,哪里会反对。”
见申时行这么信誓旦旦地模样,万历权且相信,也对,九边靠家丁,新军和浙兵都是募兵,真正能打的军队里没有一个是卫所兵,既然如此,纵然对政策有反弹,也反对不起什么大浪,等到军户改制出了成果,那些不乐意的人恐怕会变得挤破头皮往外闯,估计就是到时自己限制,也挡不住。
这下,困扰明朝的的军户制马上就要变废为宝,自己之前还为大明如何鼓励国内姓出去殖民新大陆,现在看来这个军户制,用好了的话,从欧洲手里争夺美洲的可能,就大大增加了。
等到申时行刚刚离开,张鲸便一小跑到万历面前。
“皇上,郑淑嫔有喜了。”张鲸小声道。
刚刚准备处理政事的万历随即一呆,接着又笑了笑,点了点头说道:“朕知道了,好了,下去吧。”
郑淑嫔就是后来的郑贵妃,万历虽然开始不确定,但现在自己就一个姓郑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