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劣绅、奸商、选举 下(1/2)
这个……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呃,大神的话怎么可能没有道理!
朱济世反复思考着,现在大明的文官主要由科举产生,而考上科举的大部分人都是士绅地主阶级的一员。也就是说,大明的文官是由士绅地主组成的,代表的自然也是士绅地主的根本利益!
而大明的资本家和新式知识分子,在过去的近10年时间中,则在不断壮大。如果单就财力和对税赋的贡献论。资产阶级已经超过了士绅地主。现在大明每年的近3亿税收中,来自土地的田赋只有1.2亿,而各种工商业税收的总和却高达1.8亿,如果考虑到皇室财团一年高达几千万元的净利润和由其支配的巨额资产财富,可以说,工商已经是大明立国之本了。
但是工商资本家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如果不考虑朱济世这个皇帝的话,是远远比不上士绅地主的。因为士绅地主的本职不是经营土地,而是考试做官,他们这些人在26岁之前,是一门心思求官当官,而且数量也远远多过资本家特别是大资本家。光是已经当了文官的士绅,总数就不下40万!靠数量很少的大资产阶级是根本没有办法和他们形成平衡的。
同样,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皇上,也大多拿这些文臣士绅没有办法,才有与士大夫共天下的说法。
想到这里,朱济世深吸口气:“弗里德里希,谢谢你能抽空来为我解惑,对于你的建议,我会认真考虑的。”
恩格斯微微一笑,站了起来,“陛下,我的建议就是这样的,如果没有什么事情,请允许我先告辞,皇室财团的工作可是非常繁忙的。”
“好的,就这样吧。”朱济世起身将导师送出了谨身殿,不过却没有让苗沛霖等人离开。今天的讨论,看来还没有结束呢。
“老郑,苗雨三,你们怎么看?”投票选举的事情,兹事体大,朱济世当然需要广泛征求意见,不可草率行事。
郑洪听到朱济世点自己的名,知道躲不过去,只好笑了笑道:“皇上,臣觉着……义务教育的事情没有那么难办,您圣心**,一道旨意下去,谁敢不服?那些摇笔杆子的人都是没有什么骨气的穷酸,抓几个起来,不行就杀一儆百,保管没有人敢再鸡蛋里面挑骨头。
另外,产业促进总会和下面的几个商会还可以掏钱多办一些实学中学,以供小学毕业生学习些高超的手艺,现在咱们大明最缺的就是机器工业的技术工人,他们的工资可比寻常手艺人高多了。”
郑王爷回避了选举,只谈如何推进义务教育,还提出了兴办实学中学的问题,其实实学中学和普通中学,早就是义务教育计划的补充部分,要不然计划中的教育经费也不会高达6000万元——这笔钱并不都是用于四年义务制小学的,还包括小学毕业生的后续培养和教育,根据计划,大约有20的义务制小学毕业生应该可以升学继续学习技术和知识。
教育部估计,如果全国每年能有m 万人从四年义务制的小学中毕业,那就有160万人能够升入各种中学和实学中学就读。这个数字莫说是在1856年,就是在150多年后,看着也不太少了。由此便可见大明帝国眼下的人口压力有多大了!这计划中要从四年义务制小学毕业的m 万人,仅仅是男童,而且不包括那些家里有钱可以上私立学校的娃娃……
真是条老狐狸!朱济世听了郑洪的建议却在心里叹了一声:这位郑王爷现在就会避重就轻!
他又看看苗沛霖,苗沛霖正拧着眉毛在那里摇头:“抓人杀人可不行,不能这样,不能这样……皇上允许民间办报就是开言路的,现在怎么能因为一点不同意见就喊打喊杀?而且就算杀几个,捕几个,义务教育在地方上推行的时候还是会遇到阻力的。
据臣所知,在地方上教化百姓一向是士绅们的职责。就是眼下,大明汉地各省乡村,还存在大量的族田、学田,这些田地大多由士绅控制,所得的相当部分都是用于私塾族学的。这些私塾族学完全可以和义务教育结合起来办,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百姓们的负担,一方面也可以减少推行义务教育的阻力。最要紧的,还是可以解乡村塾师的生计。臣,罗罗山,洪秀全都是当过塾师的。”
还是苗沛霖老成持重!朱济世连连点头,如果自己搞的义务教育把乡村塾师们一脚踢开,然后另起一个局面,只怕会将相当一部分人推向自己的对立面,加剧社会动荡。这些乡村塾师,失意士人,也是要给口饭吃的。
朱济世道:“左宗棠和罗泽南他们制定的义务教育试点办法中就准备招募塾师……不过现在,直接推给乡绅自办也可以。族学私塾只要达到标准就可以挂上小学的牌子,由教育部和地方教育司发给一定的补贴。同时在举行地方选举,让城里的商人控制公局去监督乡绅。苗卿,你觉得如何?”
也就是说,将来全国绝大部分的乡村小学都会由私塾族学升级而来,同时这些小学也会地方士绅把持,国家的拨款和学生的学费也将由地方士绅支配。如此,刚刚收到打压的地方绅权,肯定会借机抬头。如果不想让这些无良士绅吃得太肥,看来也就只能听恩格斯的,去扶植新兴的城市资产阶级,让他们的代理人控制议会,去审查教育经费的使用,盯紧乡下的土财主们!
苗沛霖摇头:“要选的话,乡绅也未必输啊!他们控制的人头可比城里的商人多。”
朱济世解释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