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厉害了我的哥侃倒四方!(1/2)
1988年李均支持牟其中创立南德,自此他奔走很多地方寻找商机,从贩卖白糖,海蜇皮,冰箱……大大小小的生意他都做过,但是始终没赚到大钱不说,还一度亏空了所有。
1989年,他从投资老板那里知道苏联准备出售一批图-154飞机,但找不到买家。这一信息让他双眼放光,顿觉翻身的机会来了。
他证明自己商业天才的时候到来了。
他觉得做成这件事情问题不大。
“问题不大”其实一直都是老牟的口头禅,他从不觉得自己是在说大话,反而觉得很多时候他都往小了说,他对那些想都不敢想的人不以为然,在一头大象面前,小溪是努力几步就可以跨越的,而在一只蚂蚁面前,却成了不可逾越的大海,他自比大象。
外界一直都不太懂老牟,但是这并不妨碍彼时的舆论将之视为“神人”般追捧。
如今中苏已经全面开放贸易。
投资老板给他信息,他迅速调查了苏联,川航,一切如投资老板说的差不多,然后一个惊人的计划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这个计划是什么,他去苏联调研,的确发现联盟苏不少食品短缺,很多人排队等待着面包,但是货架上却经常是空空荡荡。
但是八十年代末的华夏,现在却是一时经济过热,产品严重过剩的问题。有许多国营企业的大量轻工业产品和食品过剩,积压在仓库里卖不出去,数不过来的罐头啊、火腿啊只能等待腐烂,连中北海都发愁,天天在电视上、报纸上呼吁老百姓们花钱买东西。
这也是邓公和老戈全面开放贸易的缘故,联盟苏现在缺那些东西啊,于是,一个以物换物,用小罐头换大飞机的惊天计划,就这样被他想象出来。
当然,这里面也有李均潜移默化的指引,策划,否则牟其中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摸索。
有了主意,就是要干。
而干这些的事情,他需要更多的人才。
比如懂飞机的人员,会俄语的翻译,有谈判技巧的人才……
老牟为自己造势,让人写了文章发表在报纸。
昔日狂人老牟重出江湖。
他这样大造其势地招聘,不少年轻人真慕名应聘。
其中有追随牟其中者:比如后市大佬冯仑,万通控股总裁。
万通地产的四创始人王公权,王启富……
比如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
有仰慕老牟者,后世21世界初华夏的绝对资本大佬,德隆系世纪控制人唐万新。
北湖省未来首富,民营航空第一人兰世立等等。
他们仰慕,然后一见老牟,他们就立即更是拜服,老牟以前的故事很是传奇,见到老牟,老牟伟岸少须,就这长相就绝非池中物。
伟岸少须这年代大多形容某伟人。
老牟耳朵也是尖削殊异常人,识者他们谓之“李广之相”。
他们之前大多也是看过老牟的昔日文章的,文章纵横捭阖,很有气势,所以他们慕名而来想跟他做一番事业。
老牟的魅力特别大,长相其实都是次要的,早年他做生意每到一处,他总是先请“高人”吃饭聊天,学者,领导乃至江湖术士,都是他的座上宾,席间他很少出声,听着别人高谈阔论,再换一个场合,他却能举一反三,将听来的事情,理念讲得天花乱坠,讲得比“原作者”还要生动有趣,这个本事,才是牟其中最强大的个人魅力,真正收复人心的东西。
像罐头换飞机这种在后世都依旧是一个天方夜谭的故事,能干成这种事情的,非老牟那种兼具口才和胆识的人莫属。
招募了诸多人才,大部分是男的,只有一个女人,因为那个女人的模样,老牟是看上了,后来也是成为老牟的棋子。
不过现在也顾不得温柔乡。
他暂时的心思全部在事业上。
老牟招募好人后就立即行动了。
牟其中首先想搞定老毛子。
他充分发挥敢说能侃的特点,找到了苏联航空工业部的大佬,会面的地面定在钓鱼台国宾馆,郑重其事地话语洪亮地向对方介绍:“这里,就是戈尔吧乔夫同我国领导人会谈的地方”。
淳朴的战斗民族同志一听肃然起敬,觉得老牟是位有来头的大人物。
老牟用那金刚嘴不断地侃倒对方。
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牟其中准备先后邀请那些苏方考察团多次来华,到时候各种费用都由南德支付,只要把老毛子们伺候得舒舒服,后面他就能吃下老毛子。
1989年成立不到一年的川航满世界找飞机。
牟其中前往川府寻找川航老总。
老牟带着公司的人开着一辆价值四万块钱的漏风破车,开了上千公里,有一天早上,大概五六点钟,天麻麻亮的时候,老牟,冯仑,潘石屹,王公权,个个都是饿极了,他们咣咣咣砸老乡的门,让老乡弄些刀削面,加上盐啊醋啊之类的调料端上来。
当时饭桌边上还睡着人。
不少南德员工都嫌脏,吃不下去,老牟却吃得倍儿香。这顿饭大概花了我们十几块钱。上车以后,众人都觉得勉强得饱了。
老牟对他们说道,“你们这些小家伙啊,不懂什么是饥饿。坐牢时最大的煎熬是饥饿,不是疼痛。一进去先饿你个五天,啥都招了。”
他教育那些未来是大佬们的员工道:“你们要懂得忍耐。”
老牟说他饥饿过、忍耐过,所以他说他现在吃什么都特香。
这是路途一件插曲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