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来使求和(1/2)
陈渊实在无语的很,他本意并没有蔑视吴三桂之意,只是因为后世的记忆对他的影响造成的,他总不能跟吴三桂说,因为你以后会投降清朝,所以我对你没有好映象吧!
既然到了这种地步,那陈渊也只有胡乱编一个理由去糊弄他了。
于是脑中飞速运转,却是想到了一个主意,便故作模样道:“哎!长伯,我也是不想这样啊,可形式如此,我也不得不委屈你一些,不想你竟如此的受不了了。”
吴三桂满脸的疑惑:“哦,什么形式。”
陈渊“低沉”了头,反问说:“你可知道我以前因为被人谋害,差点栽赃成谋逆而被处斩吗?”
“这三桂到有所耳闻,不过那不都过去了嘛?大人现在洗刷了冤屈,不还照样位极人臣嘛!”
陈渊摇了摇头:“你看到的只是表象而已,其实陛下对我到底还是有所防备的,你身为边疆武将,我为朝中文臣,你说我们能刚一见面弄的更熟人似得,在一起喝酒吃肉,快乐fēng_liú吗?尤其是白天还有朝中的监军在场,这等内容要是被他传到皇上的耳朵里,陛下会怎么想”
听到这,吴三桂露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如此,这么说来,还是我误会了大人,误了大人的大事了。”
陈渊排了排他的肩膀:“没事,你现在知道了就行,不过此时可不能到处宣扬,被那位监军听了去。”
吴三桂点了点头:“这末将自然是明白的。”
“明白就好,这么晚了,你要是没什么事,就回去休息去吧!”
“那末将就告辞了。”说完吴三桂双手握拳一拜,转身就离去了。
望着他的背影渐渐影没在黑暗中,陈渊这才松了一口气。
“哎,总算是糊弄过去了。”
在陈渊到达辽东的时候,明朝派的一路时臣也到达了金国境内,与金国的一帮王子贝勒们展开了议和事宜。
按照历史上的来讲,明国与金国的议和,是由陈新甲负责的,但因为历史时空的不同,这个时候陈新甲还在宣大做总督呢,所以议和便交给了一个叫杨元寿的名不见经传的礼部侍郎负责。
这次明朝的来使,除了主负责人杨元寿以外,还有就是护卫人员两名,翻译人员一名,总共也就四个人,出关以后向着浩浩的辽东平原进发。
一行人一直跨过大凌,在辽阳城附近时被发现,还差点被当做是明朝的密探而被金兵举到杀了,幸亏翻译即使出言解释,那伙金兵才放下了杀他们的念头,而把他们带着交给了他们的上级。
他们的上级也只是一个小小的牛禄而已,对外交大事却是不敢擅自作决定,于是便又交给了他的上级,就这么一直层层递进上去,直到交给了金国的礼亲王代善的手里,金国的上层才知道明朝来使臣了。
“礼亲王,你和明朝的使臣谈判,可是谈出些什么了吗?”
一次在金国的不太正式的朝会中,皇太极向代善询问起了明朝来使的事情。
代善摇了摇头,说:“这些明人,虽然在战场上不堪一击,可却依旧是口气大到没边了。所提出的议和的条件极为苛刻,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让我们金国称臣,简直是自大的要死。”
“呵呵,汉人嘛,总是眼高手低而已。”这个时候郑亲王济而哈朗不合时宜的吐槽了一句,却遭到了皇太极的一阵白眼,因为这朝堂之上就有汉臣的存在。
朝堂上的汉臣,包括三顺王: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在内的众多降将虏臣等一干人等有的尴尬的要死,有的则一脸铁青,但在众多的汉臣当中,却有一人显得十分的与众不同。
那就是铁杆汉忠范文程了,只见一脸淡然的表情,他非但没有因为济格哈朗的吐槽而生气或是羞愧,反而出来补充道:“明朝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乃狂妄惯了的,所以这次议和决是没有什么诚意,我朝也不应做此打算。”
皇太极点了点头,对臣子们说:“我爱心觉罗的子孙,定是要坐拥天下的,决不能放过一个单单明朝而不征服,不过他要是想暂时议和却也是对我们有利的,我们趁此还可以整合蒙古诸部,将漠南蒙古全部纳入到我朝版图之下,壮大我们的实力,为日后全面吞并明朝做充足的准备。”
众人一听皇太极是这个打算,也都明白了这次和谈的意义。
皇太极便又对代善言:“你做好安排,让明朝的使臣过来见我一面,我倒要看看他们有边没边了。”
于是代善便开始安排起来,让明朝使臣作好准备。
杨元寿对要朝见皇太极是一点压力都没有,在他看来,所谓的金国大汗皇太极,不过是是北方蛮族的一个鞑虏酋首罢了,比之上国天朝,那地位自然是要次上许多的。
接见日到来,杨元寿等人被引进了金国的皇宫,自午门进到里面时,他们才发现这简直如同缩小版的紫禁城一般,太庙,三大殿,还有就是红墙金瓦的建筑风格,有着浓浓的山寨的意味。
于是便对金国就更加的嗤之以鼻,入到了崇政殿之后,面对着正等着他们的金国满朝文武,正气凛然道:“大明使臣杨元寿拜见大汗。”
杨元寿言拜见,也真的是拜见了,两腿蹦的笔直,只是身子稍微一弯,抱拳拜见,这对金国的君臣来说,简直就是对他们的侮辱。
成亲王岳托气不过,指着鼻子骂道:“好个南蛮子,基本的礼节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