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封锁(1/2)
“这么说来大将军手上已经有六十万大军了?”肖道成听到这个数字脸色铁青。
“是的,邓大将军收编完江都的八万大军之后,现在手上能调动的兵力已经超过六十万。”高义带着族人来到建邺,首先进宫拜见了肖道成,一番寒暄过后,肖道成就问起了楚地的情况。
“大司马,我们大宋境内能调动的兵力有多少?”肖道成又问站在身边的燕赤行。
“除掉邓大将军伐楚时带走的十万人之外,我们能调动的兵力不到二十五万,其中还有五万人在郁林城的邓文英手上。”邓元觉伐楚之后,宋国境内的兵权就归了燕赤行掌管。
“那赶紧下令让各地征兵,我们境内的兵力也要保持在六十万以上。”肖道成有了强烈的危机感。
燕赤行还没来得及开口,太尉袁成策劝阻道:“万万不可,突然增加三十五万大军会让我们的财政支撑不住的。这几年国库虽然有了些盈余,但大部分的银子都投入到新的生产上去了,短期之内没办法回笼那么多资金。”
“那就先向百官和城内的富商借,难道以我大宋国今日的实力,他们还担心朕会还不起吗?”肖道成坚持要扩军。
燕赤行赞同袁成策的建议:“袁太尉说的不错,我们不能扩军,大将军手上的六十万大军也是我们大宋的军队,如果我们再招募三十五万大军,且不说财政能不能支撑的住,光是总兵力就要接近齐、燕、秦三国的总和了,这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危机感,要是联合起来对付我们就不好了。”
“如果朕现在把大将军召回来,你们说说看,他会不会答应?”既然不能扩军,肖道成只好在人身上做文章。
袁成策想了想道:“这太冒险了,大将军如果肯回来一切都好说,如果不肯回来,那大家都尴尬了,他以后也会更防着陛下。”
“臣还有一事要禀明陛下,在臣回建邺的途中发现邓大将军派了吴腾将军带着十万大军驻守在荆州城。”这时高义又抛下了一颗重磅*。
“荆州城附近又没有齐军,邓元觉在那里屯重兵是想干什么,要造反还是要自立?”肖道成闻言勃然大怒。
袁成策赶紧劝慰道:“陛下息怒,三皇子还在夏口驻守,吴腾如果敢有异动,三皇子可以出兵切断他的退路。”
一听提到肖彻,肖道成就更怒了:“这两个逆子,朕派他们去楚地,是让他们牵制邓元觉的,结果他们两个倒好,为了争功,一个个都跑到最前线去了。”
肖道成的话让燕赤行有些尴尬,当初提议让肖寅和肖彻去楚地牵制邓元觉的就是他,只是没想到会反被邓元觉抓住两位皇子的弱点,很轻松的就把他们打发去了前线。
燕赤行干咳了两声:“既然把大将军召回来不可取,那我们就先把他身边的将领召回来吧。吴腾刚去了荆州,如果召回他,大将军肯定也不会答应。现在两个水军副统领都在楚地,不如我们以水军缺人为借口,先把荀玉清召回来。”
袁成策赞道:“此计可行,召回荀玉清不至于激化我们和大将军之间的矛盾,而剩下的岳守明也不是大将军的人,把他留在夏口,如果将来真有什么事,他也可以在水路切断大将军和吴腾的联系。”
“太尉待会你就拟旨把荀玉清召回象湖。”肖道成同意了两人的建议,又问燕赤行:“光召回一个荀玉清也影响不了大局,接下来大司马还有什么后招吗?”
燕赤行紧接着又道:“荀玉清回来之后,陛下可再下旨封邓文英为中领军,把他调回建邺来,这样也可以夺走他手上五万大军的兵权。”
肖道成一听大喜:“妙计,这样一来邓文英和邓文杰就都在朕的手上了,大将军要是敢有异动,他的两个儿子和整个邓氏家族就保不住了。”
燕赤行见肖道成面露喜色,心中不以为然:“你虽然抓了邓元觉两个儿子,但你自己不也有两个儿子在别人手上嘛。你可以不顾肖寅和肖彻的生死,邓元觉同样也可以不顾邓文英和邓文杰的生死。”
当年在肖道成和太子肖道源的斗争中,燕赤行作为失败方,虽然最近重新出山替肖道成效力,但内心深处并不认同他的为人。
“解决完邓文英之后呢?”肖道成迫不及待的又问道。
“之后就只有等了,大将军手上虽然有六十万大军,但楚国的财政早就破产了,楚地也因为战争的原因,大量的土地荒芜,经济萧条,如果没有新的收入,他会支撑不了多久的。”燕赤行指出了邓元觉存在的隐患。
“那如果他向朕要钱要粮,朕到底给不给?”
“当然不给了,出兵前就约定好了,这几年大将军打下了那么多城池,里面的钱粮可没有一点运回了国内,我们又凭什么支援他。”袁成策立即给出拒绝的意见。
“不妥,楚地现在也是我大宋的领地,如果我们不给任何支援,那里的百姓心里会怎么想?他们更不会把自己当成大宋的子民,我们岂不是逼他们倒向大将军那边吗?再说什么都不给,真把大将军恼怒了,他也只有造反一条路可走。”燕赤行给出了不同的建议。
“大司马说的虽然有道理,但真让朕拿出钱粮来支援大将军,这心里总是觉得不是滋味。”肖道成还是不想这么做。
燕赤行笑了笑,表示理解:“给是肯定要给的,但是他们也不能总指望着我们给啊。”
肖道成一听来了兴趣:“哦?大司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