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赤眉祸乱,刘秀布阵(1/2)
日头西落,昏黄的阳光给大地铺上了一层暖黄色,一切都笼罩在如梦的光景里。
这原本美丽富饶的都城,被赤眉军破坏的体无完肤。处处是走街串巷的士兵,却见不到一个活着的百姓,犹如空城一座。
烟儿在一户人家的地窖里,找到一些存放起来的红薯。屋子里乱腾腾的,像是被人打砸过一番。
“哎,看来他们是走得太急了,连吃的都没来得及带走。”她苦笑道。
是的,她宁可相信,这家的人是逃命去了,也不愿相信他们已经遇害。
她捡了几块木板烧着了,坐在一边烤起了红薯。
木柴燃烧的噼里啪啦的声音,带着烤红薯特有的香味。烟儿闭着眼,满足的吸了口气,那甜腻的气味儿就顺着鼻子流进胸腔里,让人心情为之欢快。
她怔怔的看着烤红薯,忽然就想起了,在小庙里冯异烤的红薯,不由自主的脸红了起来,却连自己都没发现。
“报告将军,城中粮草已绝,百姓全无,眼下寒冬将至,若是困守城中,恐难以为继!加之关中地主强豪藏匿粮食,聚众抵抗,常与我军为敌,导致城内粮食奇缺,长此以往,大事不妙啊!”
一名小将站在城墙上,放眼破碎城池,忧心忡忡的说道。
“唉。”
樊崇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看来这长安,是无法立足了。”
“不知大军将去向何处?”小将问道。
樊崇朝远方眺望,沉思片刻,说道:“城中粮草消耗殆尽,我军唯有退出长安,西走陇右,补充粮草。”
“可那是隗嚣的地界,是否不妥啊?”小将小心翼翼的问道。
“东有刘秀,南有公孙,我们还能去哪里呢?隗嚣虽然自立,却不属于他们任何一方,若是能拉拢他,岂不是大有裨益?”
原来,樊崇也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小将不语,又听樊崇感慨道:“昔我往矣,王莽暴政时,在莒县聚众百余人,行起义之事。转战泰山后,士兵发展壮大为万余人。后逢安、徐宣相继起义,率军归附于我,不足一载,我军兵力已达数万人之多,陆续歼灭王莽大军万余人。当时之境,是何等的威风啊!”
“属下尚且记得,军立之初,纪律严明,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军中以言辞为约束,无文书、旌旗、部曲、号令。所定官爵亦是沿用西汉时期最低级的地方小吏的名份,首先是三老,次从事,次卒史,泛相称曰巨人。”
见樊崇感慨万千,小将也不由得忆起了往日的风光。
“嗬,军纪严明,那是从前的事了。你看看如今的赤眉军,犹如一盘散沙,各将领不加管束,竟然对城中百姓烧杀抢掠,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呀?”
听了小将的话,樊崇不禁一阵冷笑,悲从中来,越说越难过。
“地皇二年,王莽太师王匡和更始将军廉丹,发兵十余万人,合力围剿我军。我怕混战之时不便与敌军区分,于是下令全军将士,将眉毛染成红色,这才有了赤眉军的称号。彼时民心所向,都说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若不是民心所望,我军如何能击破敌军十余万?”
说完,樊崇也自嘲的笑了,喃喃道:“往日风光随风去,今日忧愁随风来。我军归附刘玄之时,为他立下汗马功劳,却不想被他反咬一口,过河拆桥,妄图消灭我军。真真是造化弄人,刚入长安时,士兵欢欣,百姓鼓舞,处处安乐祥和,仿佛才一眨眼的工夫,便成了这般,山河破碎。”
放眼长安,一片混乱,樊崇心里虽然气氛着急,却又毫无办法。人,都是一样的,到了饿肚子的时候,谁不争个你死我活?
可怜的,还是百姓罢了。
一边是长安混乱不堪,一边是洛阳安定富足。樊崇在那边感慨时局日下,刘秀在这里坐看花好月圆。
“禀圣上,有使者来信,说长安破碎,白骨蔽野,百姓相食。”
吴汉一得知此事,就急忙跑来跟刘秀汇报了。
刘秀大惊,道:“赤眉才刚入主长安,就弄的如此民不聊生?”
吴汉急忙点头,却不敢在说话。
“昔日王莽改制,百姓官吏不知所从,朝中动荡,人心不安,曾爆发饥荒,人相食。朕万没料到,此惊世之灾再次降临!赤眉军以军纪严明建立,却变得如此残暴不仁,哀哉,哀哉啊!”
刘秀不禁又想起了王莽执政时的恶行,心中顿觉一阵哀伤。
“速去传冯异和耿弇前来,朕有要事相商。”
“臣遵旨。”
吴汉很快就把话传给了冯异和耿弇二人,两人得知长安近况,也是火急火燎的就往皇宫里赶。
宫门外有人把守,冯异下了马,缰绳递给一旁的侍卫,迈步就往大门里走去。
“冯将军。”
耿弇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急促有力。
“耿将军,陛下也召见你了?”
冯异回头笑了,不免有些吃惊。
“听闻长安暴乱,陛下召见你我二人,许是有什么安排。听冯将军的意思,陛下还不能召见我了?难道有什么事都让冯将军一个人上吗?”
耿弇横着眼一点儿也不跟他客气。
“不,冯某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如此,我二人就一同前去吧。”
冯异苦笑着摇摇头,心想这耿弇也太有失幽默了。
两个人着急忙慌的进到殿内,只见刘秀正左右徘徊,唉声叹气。
“陛下如此忧心,可是因为赤眉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