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节 汾阳王自尽(1/2)
我心中微微一凛,这位大人果真犀利。
我忙说道:“就是在孟才人的扇子上。”
太后沉郁的声音如同一记闷响:“那是怎样一把扇子?”
我的手倏地收紧,太后,好生厉害。世子死了,汾阳王也将要败了,却还要从我的话中寻出一些破绽,将我也置于万劫不复的境地。
我只是因为被质疑那张字条,信口而言见过世子的字,其实我又何曾见过?
心中栗栗危惧,却恍然看见万大人将手中的四个笏板扇形摆开,微微摇动。
我冲口道:“一柄折扇。”
“写着什么字?”太后追问。
这个,宋清芷不是说过了吗?扇子上,有世子的名字。
“大多字我不识,也未见的真切。只恍惚看见落款‘魏懋’那个名字。”我似是在思索,其实只不过是找些蛛丝马迹,巧妙编造罢了:“开始我并不知谁是魏懋,只以为是哪个文人墨客,方才看见汾阳王身边站着世子,世子的笏板上也有魏懋两字,我才知道原来是世子的名字。”
“只是以前我不识得这个字,看了也不放在心上,还是今日从诸位大臣的嘴里,听见此字是如何念的。太后,这个懋字十分繁复,任谁一见都会留意。我想应该不会看错。”
我的谎话,也是天衣无缝。
谁也不会怀疑我一个来自大迎的女子,不认识“懋”字的话。
群臣微微颔首,太后发出极轻微的一声冷笑,随即默然不语。
万大人亦道:“世子与宫女、宫嫔皆有所染,罪证如山,如今有证者共有两次,一次是为太后娘娘所发现,一次是为贵妃和宋才人证实,如今世子、育花女、姚氏都已经伏法,还请太后续查此事。”
实在可笑,太后信口编造什么育花女的事情,居然成了世子与后宫妃嫔孟才人有染的铺垫。有太后的亲口证言在先,谁也不会再怀疑世子的不检点了。太后此刻,应该是十分后悔吧。
我佩服万大人的胆气,身为文臣,因为深明大义,虽然无兵无甲,无刀无剑,却自有一股不凡的刚勇。可是同时我也担心万大人仗义执言的命运。
“好啊。哀家本也想彻查此事。”太后竟然一口答应了下来,实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我心中正自惊奇,又听太后续道:“万大人历来处事公正严明,绝无偏私,上下人等都是心服的。这件事,哀家就交给万大人去查证,相信万大人是绝对不会令哀家失望的。不知道列位大臣,有何意见?”
群臣一齐躬身:“太后明见。”
我心中的惊讶愈甚,万大人前去查证此事,对汾阳王可是绝没有好处的,太后何以如此安排?难道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清明处事、收买朝中大臣的人心吗?
“既然如此,事不宜迟,就请万大人带人,即刻到姚春阁。哀家这就传令,后宫中人回避。万大人有需要查证谁,只管提人。”太后的声音语气,皆是满满的大公无私。
可是我的心里,却已经开始叫苦。
我的事情还没有说清楚,万大人也要离开了。
还剩下一位大臣,我亦不知他在何处。剩下的局面,真的只要我一个人孤军奋战了吗?
万大人不动神色地领旨,对汾阳王抱一抱拳:“事关朝廷清誉,老臣若有得罪之处,还请王爷见谅。少顷或许还需到汾阳王府取证,望王爷多行方便。”
汾阳王双目直直地盯着前方,眼中却是一片茫然之色,似乎全然未将万大人的话听进耳朵里。
汾阳王的目光缓缓移到了世子的尸身上,眼中满是难言的痛楚,忽然他大叫一声,接着便是一道银光从他的身前闪过。
我不能完全理解汾阳王看着世子的那种眼神,那似乎是我生平从未经历过的一种情感。
我被封为昌平公主,认了大迎的皇上为父,可是我们之间是那么的疏远,我的公主身份只是为了和亲而设,这层父女的关系也仅是因为和亲而存在。
而我的亲夫须利隆,大迎人口中的伟大将军,我却是全然想不起来了。那种所谓的“父爱”,我似乎从未感受过。
可是有一点我却能从汾阳王的眼中看到,并且有一种近乎感同身受的体会。那就是一个最重要的人死去了,在你面前死去了,且是被你亲手杀死了,那么你或许只剩下了一条路,就是追随着他死去。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那电石火光的一瞬间,我忽然想到了纪云琅,想到了诛心血泪。我想,或许有一天,我会因为诛心血泪而死在纪云琅的手下,那么纪云琅,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痛心呢?
似乎已经料到了什么,在看到汾阳王拔刀出鞘的那一刻,我已经下意识地飞身上去,看准了宝刀的来势,伸手捏住刀背上,往反向拉去。
珠帘之后一声惊呼,珠帘上的水晶宝玉相互碰撞,发出了清脆的叮当响声。太后失声喊道:“住手!”
群臣反应慢的,尚且看着珠帘不知所措,反应快的,已经看到了汾阳王动手,却因为事出突然,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宝刀沉重,我用两根手指拿捏不住,当得一声,宝刀掉落。
但我的出手终究慢了些,汾阳王的颈中,已经被这锋锐无匹的宝刀,划出了一条细细的血痕。
朝堂上又是一阵静默。
太后已经退到了珠帘之后,却是一叠声地叫道:“御医,快传御医!左右,去看看汾阳王的伤势如何!”
汾阳王的颈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