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 朝会(1/2)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南宋诗人林升所做的《题临安邸》。他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自欺欺人的颓废。如今是隋末乱世,大隋上下同南宋时期很像。所有的官员对收复国土没有一点奢望,都在混日子。至于瓦岗军打过来,他们根本不担心。虽然从心底里看不起瓦岗军泥腿子出身,但是他们也知道瓦岗军对读书人、对士族十分尊重。
治理国家和种庄稼不同,离不开读书人。从古到今,哪个朝代能离开他们读书人?给谁做臣子不是臣子,瓦岗军来了就投靠他们。他们已经偷偷打听过了,读书人在瓦岗军很有地位。
今天杨广又要朝会,要求大家一早就上朝,一个个官员打着哈欠,无精打采地相互寒暄着,小声说着最近几天江都发生的新鲜事。只有极个别的人猜测着杨广突然临朝的事。因为长孙无忌并没有隐藏行踪,所以一些消息灵通的官员已经知道了他。随着消息扩散,大家都开始议论起来,并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
虽然杨广一向是乾纲独断,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因言治罪的皇帝。因此大家一边依次向里走,一边继续议论纷纷,都猜测这次的朝会一定和李渊有关系。至于是好是坏,谁也说不清。有了好奇心,这些官员一扫萎靡不振的样子,站在朝堂上等着皇帝上朝。
“皇上……驾到!”随着一声尖厉的太监叫声,杨广从大殿的后面走了出来。后面跟着两个妖娆的宫娥,各自手拿着一柄障扇。一众羽林卫分散列于两边。“嗡嗡”的议论声戛然而止。
杨广走上高台,坐到龙椅上,用威严的目光向下扫了一眼,所有的朝臣一个个低头禁语,毕恭毕敬。
等杨广坐稳后,排在最前面的宇文化及率先跪下,紧接着排在后面的诸位大臣也同样跪倒一片,同时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
杨广轻轻挥手,缓缓说道:“诸位爱卿平身。”
“谢皇上。”众人纷纷起身,嘈杂声又起,因为这些大臣有老有少,行动快慢不同,不像跪拜时整齐划一。
等所有人都重新站好后,杨广又扫视了群臣一眼。所有被扫到的人,赶紧底下脑袋。他们都明白,现在的皇帝和以前完全不一样,谁也不想触霉头。最后,杨广的眼光碰上宇文化及,轻轻点了点头。
接受到信号后,宇文化及上前一步,手持朝笏说:“启禀陛下,唐国公派遣手下来朝,商议联合剿灭瓦岗军,请陛下定夺。”
这些话都是杨广和宇文化及昨天商议好的话,原本来说,李渊立杨侑为帝,自封为唐王,但是杨广不承认,只好按以前的杨广给的封号称呼“唐国公”。另外李渊给长孙无忌的身份是使臣,他是按照国与国的交往礼仪来对待的。同样杨广不愿和李渊平起平坐,因此宇文化及称呼长孙无忌为李渊的手下,而不是使臣。
“诸位爱卿对李……唐国公的提议有什么看法?”杨广真后悔封李渊为唐国公,而且更后悔让他做太原的留守。
“臣认为南北联合好!”
“臣也认为南北联合夹击好,让瓦岗军首尾不能兼顾。”
“大隋光复有望……”
一众大臣纷纷发言,以往杨广提起李渊就是忘恩负义各种骂,今天这些大臣敏感地从皇上和他的奸臣口中听到了一丝变化。最近的关中的变化和瓦岗军的变化,以及天下形势的改变他们并不清楚,只是觉得瓦岗军很强大。他们的认识还停留在上次大战,瓦岗军不仅打退了靠山王和宇文成都,而且把唐军和突厥的联军杀得丢盔弃甲。尤其是突厥的几万骑兵更是几乎被扫灭的不剩一骑一人。
那次大战后,所以的隋朝臣子再也没有了重回洛阳和长安的心思,或者说他们认为杨广回不去。他们作为臣子,只要投降,按瓦岗军对待重视读书人的特性,应该还能继续富贵下去。他们目前没有主动投靠瓦岗军,主要还是面子问题,毕竟他们都是大家族出身,怎么能向泥腿子低头呢?
这真是阶级思想害死人,人人平等的思想在封建社会就是洪水猛兽。统治阶级总是自认为高人一等,而被统治者也自甘下贱,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虽然现在的瓦岗军很强大,但是这些世家大族还是看不上瓦岗军,因此,杨广虽然已经失去人心,但是他们也不愿投靠瓦岗军。这同样是关中大地冀中投靠李唐的原因。
如今,这些人听说李唐愿意和大隋联合,自然觉得复国有望。双拳难敌四手,唐国公在北,他们在南,就是再不懂军事的大臣也觉得打败瓦岗军是易如反掌的事。反而是一些将领没有那么乐观,他们可是见识过瓦岗军的厉害,而且人家守在北上的咽喉要道,不说虎牢关,就是东岭关、黄土关都够隋军喝一壶。
在冷兵器时代,人多是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那方箭支多的话,也很让人恐怖。隋军的将领就觉得瓦岗军似乎就有射不完的箭,尤其是短小精悍的铁制弩箭,一射一大片。远程,瓦岗军用八牛弩,近战,瓦岗军就用诸葛连弩。功夫再好,一箭射不翻,就十箭。
其实箭支的作用大家都知道,但是制造箭支的费用实在是太恐怖。一万人的军队一人射十支箭就是十万支,攻城的话,一lún_gōng守十万支箭能有多大作用?十万支箭又要耗费多少银两呢?一支箭可能十文钱,十万支要多少钱?一百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