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奇特的观点(1/2)
“还行,虽然有些不习惯,但军中生活还是别有一番滋味。”李英旭笑着道。
虽然他只是教书先生,不过却也按照军营的作息时间,而且武学堂每天除了日常上课之外,还有进行军事训练。所以一段时间下来,李英旭这个世家子弟变化不小,整个人给人一种干练的感觉,至于傲气还是存在,那是与生俱来的毛病。
也就现在还好点,唐朝初期,这些世家子弟之嚣张,根本不把皇室放在眼里,世家子弟更加不屑娶公主。文宗时,皇帝向宰相郑覃求婚,希望郑覃能把孙女嫁给太子,但郑覃宁可把孙女嫁给时为九品官的崔某。为此文宗无语:“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即使是到了文宗时代的晚唐,人们的门阀观念不仅没有减弱,相反更为严重。
科举制度的本意是提升寒门学子在朝中的比例,借以打压世族门阀,在唐朝中前期,的确起到了这作用。
原因很多,包括关陇军事集团的强盛,皇帝的有意打压,出身寒门的权臣故意打压等,在盛唐时期,世家子弟在朝中并没有优势。但随着‘安史之乱’爆发,朝廷中枢重新洗牌,为了维持统治,只能借助世族门阀的力量。盛唐时期,基本没有世家之人担任,但‘安史之乱’过后,犹如雨后春笋,数量激增。
而且这个时候科举制度也被世家所掌控,如范阳卢氏,在‘安史之乱’后到现在,中进士者高达百人,这还只是五姓七望其中一家。就拿宰相来说,王铎出自太原王氏、郑畋出自荥阳郑氏,即便是萧遘和韦昭度所在的兰陵萧氏和京兆韦氏不是传统的五姓七望之一,但也是很有影响力的世家。
李晔不相信李英旭看不出来这个武学堂的真实意图,虽然说是培养合格的军官,但并没有所武学堂出来的就一定要从军。李晔不方便在成都府开一个学堂,这个武学堂其实就包含着一些文学堂的意味在里面。
而且这个武学堂招收的人都是寒门子弟,教官中也就李英旭是世家子弟,其他的要么是王府的一些官员兼任,要么是军中将领。
“是吗?本王还以为李先生会受不了军中的枯燥生活呢。”李晔微微笑道,“先生觉得这武学堂如何?”
“可为殿下成就万世基业。”李英旭淡淡回道,“殿下为寒门子弟打开了一条通天之路,若是殿下当政,世家必亡。”
“世家必亡?先生说笑了吧,本王有何能力可以亡掉这些世家,现在朝廷可都仰仗世家才能维持统治,世家灭亡,岂不是自掘坟墓?”李晔哈哈笑道,并不打算承认这个锅,现在的他可背不起。
“殿下这是算考验李某吗?”见李晔不承认,李英旭并没有意外,“殿下的那活字印刷术一旦大面积推广,势必带来书籍成本降低,寒门子弟就可以读得起书。而且殿下对寒门子弟比较偏爱,加上这活字印刷术,寒门子弟势必崛起,一旦寒门子弟通往朝堂的路被打通,世家势必被削弱,最后在执政君王的打压下,也只有淡出历史场合。
至于殿下所说世家乃朝廷的根基,却也不准确。可以说,世家现在和朝廷绑在了一起,若是朝廷换代,世家也会衰弱。
现在天下乱世征兆已出,若无一力挽狂澜之明君出现,大唐江山不保。若大唐不复存在,天下将大乱,这是趋势。九州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乱世来临,世家也失去发展的土壤,若是乱世持续太久,世家也会慢慢消亡。”
李英旭的这番话,倒是让李晔颇为惊讶,没想到对方居然看的这么透彻。世家门阀是从汉代兴起,然后一直繁荣到唐末,因为唐末乱世而沦为普通人,最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能看到这点的,却不多,或者说少之又少,李晔也是因为是后世人才知道,而李英旭不过是这个时代的一个普通的世家子弟,却能看出世家的最终结局。
看来这个李英旭还是有点水平,只不过就是性子高傲。
“既然这样,先生何必投靠本王,你也知道,本王对于世家并无好感,你在军中看到的东西,本王一定会推广的。这样一来,本王就是世家的敌人,你还相助本王?”李晔笑着说道。
李英旭摇了摇头,“帮助殿下,其实就是在帮世家。黄巢之乱已经持续四年,虽然在朝中依然是世家掌控大权,但在地方,大量的世家之人因叛乱而死。当这些世家的小辈死于乱世,世家的发展也就会中断,所以这是个死局,那些人只知道争权夺利,而不知道家族已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局。
殿下则不同,殿下是最能改变目前朝廷困局的宗室。虽然殿下不喜世家,但世家有了可以生存的基础,即便是日子不好过,但不会消亡。所以帮殿下,其实也就是帮世家。”
“你这观点倒是奇特。”李晔看着对方不由得感叹道。
“那不知道殿下是否愿意信任我?委以重用?”李英旭连忙道。
“等等吧,以你现在表现出的能力,还无法让本王信任你。”李晔笑着摇了摇头。
“殿下是因为在下的世家身份?”李英旭不禁问道。
“可以这么说。”李晔倒也没否认,“若是你是寒门子弟,就凭你刚才那番见地,倒也不至于待在这里。不过以你的世家身份,想要赢得本王的信任,仅仅这点见地是不够的。”
李晔不否认眼前这人的能力,不过这人太过高傲,不好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