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大明首相》

武林小说网(50ks.cc)

首页 >> 大明首相 () >> 第二百一十二章 或可谓之因祸得福也未可知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50ks.cc/157658/

第二百一十二章 或可谓之因祸得福也未可知(1/2)

张居正刚回到家,正在用晚饭,游七禀报:山东巡抚梁梦龙急足到。

“传请!”张居正爽快地说。

急足送来的,却是胡槚的书函。张居正展读,不禁抚掌而笑,吩咐游七,“叫曾侍郎来见。”

“太岳兄,何事这么急?”曾省吾一见张居正,就问。张居正并不言语,带他一同进了书房,把胡槚的书函递给曾省吾。

“哈哈哈!”曾省吾大笑,“果不出所料!就算他胡槚是不随众以为是非的人,一到山东,恐怕也只有随梁、王二人以为是非了。”

“胡槚必是怕玄翁雷霆之怒,方先投书给我的。”张居正边呷着茶边道。

“哈哈哈!”曾省吾又是一阵大笑,“胡槚自知,一旦踏勘结论是胶莱河开不得,必激怒高相,不能再做高相的腹心之徒矣!这回,他要死心塌地跟定太岳兄了!”

“哪来那么多废话!”张居正呵斥了一句,“以三省之见,当如何区处?禀报玄翁?”

“万万不可!”曾省吾断然道,“当回书给胡槚,让他上疏,一旦上疏,开河之议就算胎死腹中了!”

张居正略一思忖,提笔回书:

新河之议,原为国计耳。今既灼见其不可,则亦何必罄有用之财,为无益之费;持固必之见,期难图之功哉!幸早以疏闻,亟从寝阁。

胡槚接阅张居正函示,当即将早已备好的奏稿拜发。

“叔大!”这天一早,高拱在文渊阁前下了轿,正看见张居正往里走,便在后面叫了一声,待张居正回身,高拱皱眉道,“胡槚去了十好几天了,怎么音讯全无?”

“喔!玄翁,此事体大,胡给谏必是细细踏勘,不敢马虎。”张居正回应道。

“虏患都能消弭,难道漕运这个难题破解不了?”高拱拉了张居正一把,示意他边走边说。

“虏患能不能弭,实则取决于识见与魄力,”张居正道,“漕运则不然。

“漕运难题不能破解,何尝不是囿于识见?”高拱一扬手道,“总在老路上修修补补,劳而无功,终归不是办法。”

张居正默然,跟在高拱身后,进了中堂。刚一落座,高拱端起茶盏,边用盏盖轻轻拨拉着,边扫视着书案上的文牍,一眼看见胡槚的奏疏,不觉一惊,忙放茶盏,滚烫的茶水洒在手腕上,他轻声“呦”了一下,顾不得擦拭,就抓过阅看:

臣细察勘分水岭,皆流沙善崩,虽有白河一道,徒涓涓细流,不足注灌。至如小胶河、张鲁河、九穴,都泊稍有洪淤,亦不深广。胶河虽有微源,然地势东下,不能北引……

高拱从开头行文的语气中,已觉察结论不妙,忙先省过中间,直接阅看结论:

苟率意出内帑百万之费,以开三百里无用之渠,如误国病民何?臣请亟罢其事,并令所司明示新河必不可开之端,勿使今人既误而复误后人也。

“这……”高拱颓然地瘫坐在座椅上,良久无语。

张居正走过去,关切地问:“玄翁这是……”高拱指了指书案上的文牍,张居正拿起阅看,匆匆阅罢,道,“喔呀,胡给谏踏勘的倒是细致,只是如此一来,胶莱河工,恐要……”

高拱重重地吐了口气,陷入沉思。

“玄翁,此疏批交工部题覆?”张居正请示道。

高拱一扬手:“开胶莱河,罢议!”说着,起身往外走,“这会儿脑子有些乱,好好理理思路再说。”

张居正也跟了出来,一脸愧色道:“玄翁,居正亦未料到胡槚会上疏反对开河,早知如此,当初不该建言差他去。”

“与你叔大何干?”高拱硬邦邦地说。

张居正又道:“胡槚直接上疏,当是怕误了事机,也是体认玄翁办事高效之意,玄翁不必生气。”

高拱一扬手道:“这个我倒是没想过。”

“胡槚疏言什么‘误国病民’,什么‘今人既误’云云,委实有些刺耳,心还是好的。他是玄翁的门生,谅不会故意讥讽玄翁,玄翁不必介怀。”张居正继续劝慰道。

“胶莱河之议罢,漕运难题如何破解?被困死?!”高拱烦躁地大声道。他一心为漕运难题无解而忧虑,并未想那么多,是以对张居正的劝慰便生出几许反感。

张居正听出高拱的语气不对,便噤口不复再言。

高拱蓦地扭过脸来,问:“叔大,行海运,如何?”

“海运?!”张居正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只是重复了一句,随高拱进了朝房。待高拱坐定,张居正走过去,坐在书案旁的一把椅子上,“玄翁,开胶莱河不就是为行海运吗?既然胶莱河不可开,海运恐不敢冒然行之。”

“由淮入海,如何?”高拱又问。

“喔呀!”张居正惊讶地说,“海运风险大,为避险方有开胶莱河之议,今胶莱河之议罢,再议海运,岂不又回到原点啦!”

“无论如何,必破解漕运难题!”高拱说着,一只拳头重重地砸在书案上。

张居正忙道:“玄翁既有此议,居正必仰赞,不妨付诸廷议。”

高拱连连摆手:“不议就可预知其果,必是反对声一片。”

“迩来为漕运事,居正也是忧心如焚,遍询访于诸名家,”张居正缓缓道,“闻得潘季驯又有新法,谓之‘束水攻沙’,倘若此法可治黄河之患,则漕河淤塞之忧自可解之。”

高拱仰面望着天花板,道:“看来,国朝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之制,当改!”

状态提示: 第二百一十二章 或可谓之因祸得福也未可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