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不是那么不可救药(1/2)
即使周小北对青联工作不怎么感兴趣,看到领导班子组成人员,也不禁有些沾沾自喜。这个结果,对他是非常有利的。开主席办公会的话,他基本上不会落在下风。唯一有些遗憾的是,赵舒卿没能进青联。要不是周小北担任副主席的话,青联里会有她一个席位。对此,赵舒卿是持无所谓的态度,儿子能耐,她比自己升职都要高兴。
青联从筹备到召开第一次会议,中间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效率算是比较高了,这和项冰跟周小北两人的工作态度有关,虽然项冰觉得周小北比较懒散,实际上周小北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行动力相当强。
青联成立大会上有众多的团省委、省青联和市领导出席,基本上都是项冰联系的,在这点上,周小北承认自己没有项冰那么大的面子。
青联成立大会之后,就是青企协的第一次会议,到时就不会这么热闹了。名义上两者都是群众团体,但是政治地位相差不只一点半点。
青企协会议召开前,确定了第一次大会的会员数,一共43人。这个人数,达到了周小北可以接受的范围。不过根据之前的意向来看,并没有达到周小北想象的数字,这让他有些意外。43人中,超过一半的是国企领导,按照市委的意思,副会长都要从这些人中产生。
周小北特意和项冰做了沟通,又向市委汇报了自己的想法,最后拟定的6个副会长中,加入了一个私企的名额。
青企协成立大会的召开,并不像青联会议那样大张旗鼓,不过到会的市领导也不少,叶靖南带着包括常务副市长刘运强在内的4个副市长到会,另有几位人大和政协的领导出席,此外,还有一些市直有关部门的领导。青企协的主管部门是团市委,按惯例是要邀请团省委相关负责人到会的,项冰亲自出面,请来了兼任江淮省青企协会长的团省委副书记,这让周小北对她的看法有些改观,这个女人,看起来不是那种因为个人矛盾而影响工作的人。青企协虽然是由周小北负责,但整体上受团市委领导,搞不好的话,团市委的几个人面子都不好看。
大会选举周小北为青企协会长,6个副会长中,私企那个名额落在了苏菲的头上,其中还有周小北的老熟人吴胜良,市纺织厂厂长沈立宏和周小北也有过接触,当初第一次去参加广交会时认识的。会员中和周小北最熟的是刘海涛,另外还有李天和,其他人多数都是刚刚认识。
团市委青工部长邓力伟被任命为青企协秘书长,主持秘书处日常工作。
除了苏菲之外,其他的5个副会长都是国企的经理或者厂长,40多岁,没超过45,论资历都比周小北老,级别不是正处就是副处。这些人贯彻组织意图的力度比较强,但是说起听周小北招呼的话,暂时恐怕只有吴胜良一个人。
不过这些人也有一个好处,财大气粗,从会员费上就可以看出来。青联的会费是50块,青企协的会费是 。这个数字是周小北定的,没有任何一个会员对此提出疑义。青企协成立之后的晚宴,也有人买单,没有花会议预算的一分钱。
青联和青企协成立大会的顺利召开,不仅让团市委的几个人身上的职务增加了,更主要的是,作为发起单位,团市委的干部都获得了不小的成绩,市委对团市委提出了嘉奖。具体落实下来就是批了10万的工作经费,另外又在市委大楼里拨出来两间办公室。钱还好说,办公室可是太难得了。最近市委市政府都有建新办公大楼的说法,可惜财政资金向老城改造方面倾斜,丽山市本身的财政状况又不好,只能暂时搁置这个计划。
两间办公室批下来,首先得解决领导的问题,周小北和李青松分家了,不用再面对面办公。李青松或许早就习惯了团市委办公场所的紧凑,但周小北当过一把手,对团市委的条件一直不敢恭维。以前曾有市委领导提出让团市委搬到青少年宫去办公,那边比较宽敞,还可以给市委其他部门倒出地方来,这明显不把团市委当回事。当了团市委的干部,最大的好处就是跟市直部门横向联系多,接触市领导的机会多,搬到青少年宫的话,那不是被打入冷宫了么,是以在团市委所有干部的坚决反对下,没有搬成。项冰和周小北到团市委工作之后,再没听到过这种声音,反倒是多拿到了两间办公室。
实际上在周小北看来,他是赞同搬倒青少年宫的,倒不是因为办公场所的问题。团市委负担的行政职责比较少,这几个人看似很忙,但是忙不出个所以然来,多数时间还是到市领导身边转悠。搬离市委大院的话,可以让这些人静下心来多考虑怎么做点实事。如果没有这种想法的话,趁早调走吧,以后想往团市委挤的人也会少很多。
不过,这只是想想而已,周小北这个想法会引起众怒,他也不能强加给别人,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像他这样想。
青联和青企协成立之后,只是忙了几天,团市委的工作基本上回到原来的路子上。项冰对于开会、调研等乐此不疲,每天的精神头都很足,周小北却打不起精神来,他对一些务虚的东西总是比较排斥。
直到叶靖南通知他,市委决定开展希望工程工作,在团市委下面增设希望工程办公室,周小北这才活跃起来。
希望工程办公室挂在团市委下面,只不过是趟趟路子,周小北可以想见的是,如果搞出成绩来,上面就该成立领导小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