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 麦当劳扣篮大赛(二)没忍住(1/2)
“唰!”
“哇偶!牛掰!!这么远也能进?太假了吧?”
“哄……”
随着哈林篮球队的一名队员站在罚球线上将篮球投进对面篮筐里,整个天河中心室外篮球场瞬间陷入了第一波gāo cháo之中。
“靠!这有点儿太假了吧??”朱芳雨低声骂到。
因为,那名哈林篮球队的球员接着又五投五中,而且个个都是超级远距离的三分。
作为一名神射手,朱芳雨自认为国内投篮无敌,不管任何人跟他比,他都有信心拿下对手。
可是,今天看到哈林篮球队的人随随便便就能这么远投进三分,这让他吃惊的下巴几乎都要掉下来了。
“哐啷!”
只见一名两米左右的球员直接一个砸板空接,双手接到反弹球,然后用力将篮球砸进了球框。
“哄……”
“这也太暴力了吧???”
“天呐!这竟然是我第一次现场观看扣篮大赛……”
……
没劲!力道稍微有些欠缺,李翔不由得撇了撇嘴巴。
看了看身边的四五十个报名参加扣篮大赛的人员,李翔决定稍微低调一点。
“嗯?那个人怎么看着那么像李翔啊?”
“李翔?呵呵,开什么玩笑,他怎么会有时间来参加扣篮大赛呢??”
现在已经有人隐隐约约的在怀疑李翔的存在了。没有去搭理别人,李翔捡起一个篮球拍了起来。
突然,李翔发现哈林篮球队的球员都在玩着转球,什么手上、脸上、胳膊上……等等。
李翔嘴角微微一笑,然后“呯”,运球就朝篮筐冲了过去。
“咦?那个人在干什么呢??”
“靠,这是哪来的傻……我去,他要干什么??罚球线起跳大风车扣篮……我的天呐!!!”
在现场所有人吃惊的目光中,李翔借助助跑,踩着罚球线跳到空中。同时,在向篮筐滑翔的过程中,李翔右手还来了一个单臂大风车。
风车扣篮指的是在扣篮时,双手抓球在空中旋转一圈{360度}然后扣入篮筐,是高难度扣篮动作。
一般扣篮要做到风车扣篮,首先对跳跃的要求更高,因为你毕竟要在空中做一次360度转球。风车扣篮时一般时助跑,双手抓球,跳起,左右手把球从右边向上向左运,然后右手单手扣进去。
代表人物:
文斯·卡特/ Vince carter:卡特弹跳惊人、爆发力极强,堪称世界篮球史上的最佳扣篮王,没有之一,将一招风车投篮演绎得淋漓尽致,之后的詹姆斯有很好的继承,将风车扣篮发扬光大。
其实,单手风车扣篮分大单手风车扣篮和小单手风车扣篮。
大单手风车扣篮比小单手风车扣篮的幅度要大,是标准的360度,其难度在所有扣篮中几乎是最难的了。
据分析,只有在跳起时手部比球篮高0.65m才能使球大单手风车扣篮扣进球篮中。
nba中球筐离地3.05米。加0.65米就是3.7米。那么我们来模拟一个人。身高1.8m,站立摸高2.3m,那么他还要跳起1.4米才能完成大单手风车扣篮。
难吧!小单手风车扣篮扣篮时的旋转度数不标准,一般是270度或者200多度的样子就扣进去了,这种难度稍微小一点,不过比标准的双手风车扣篮要更难。
在这一连串的动作中,李翔就像一只在狂风暴雨中披荆斩棘的海燕,以雷霆之势朝篮筐飘去。
“哐!”一声巨响,篮球被李翔单臂砸进了篮筐。
“……”全场瞬间静了下来。
“呯呯呯……”正在转球的几个哈林篮球队的成员被震慑住了,就连篮球从手上掉在地上他们也浑然不觉。
扣篮是上篮的自然演变,几乎从篮球被发明出来那天起,就有人开始尝试扣篮。
从上世纪中叶至今,扣篮在众多进攻武器中一直占有特殊地位,上篮跟扣篮相比就像街头歌手与帕瓦罗蒂同场演出。
一种常见的误解是,扣篮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那时进入nba的球员比他们的前辈更高更强壮。
之所以说这是一种误解,是因为早在那之前已经有球员采用扣篮。举例来说,上世纪20年代的哈莱姆世界巡游者就喜欢在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控球表演后,通过一传一扣来结束表演。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早期的职业球员几乎从来不在比赛中扣篮。伟大的中锋乔治·麦肯在去世前的一次采访中说:“我会扣篮,但我们不在比赛中扣篮,那无异于向对手示威。”
米坎所说的只是部分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上世纪40年代,职业球队招募的球员越来越高,这引发了一阵对篮球运动的批评热潮,反对者声称这项运动已经变成了“畸形秀”。
既然高个球员被贴上了“畸形人”的标签,扣篮在那个时代的地位自然不高,这种得分方式被看作不需要任何技术的简单操作。
因此,大多数内线球员从不在比赛中扣篮,他们更倾向于把球轻轻“放”进篮筐。可以说,直到上世纪50年代,职业球员对扣篮都是退避三舍。
要发展爆发力,必须增大肌肉的收缩力量和工作距离,缩短工作时间。
力量训练时,要以小负荷的机械作快速运动,在不降低速度的情况下,逐步增大负荷提高肌肉收缩力量。
刚才说的使用“背负投”的技术动作摔倒对手,主要是靠肌肉的收缩力量增大爆发力。
力量的增大能增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