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烂透的纽约警方(2/2)
“难得遇见,一起喝个咖啡?”“好啊。”
李源提出邀请,黄晓夫欣然接受。
帕丽斯见状不禁撇了撇嘴。她刚才也提议喝咖啡,李源却各种拒绝是的,帕丽斯这会儿已经看明白了,赵是唯李源马首是瞻,没有李源授意,根本不会擅作主张。
帕丽斯主动提议:“既然要喝咖啡,不如回酒店?”
……
酒店当然也有咖啡厅。
几人步行回到酒店,刚到门口,恰好遇到领事馆的工作人员。
这个人李源恰好认识,是之前主动提出送李源去餐厅的那个男人。
男人出门看到迎面而来的几人,愣了一下,礼貌的对李源说道:“李先生,你的行李已经交给酒店工作人员了。”
“谢谢。”李源笑着点点头,即使对方掩饰的极好,李源依旧能感觉到他身上散发出的厌恶情绪,因而只是道了声谢,没有多说什么。
男人却不忙走,而是客气的向黄晓夫点头致意:“黄律师,晚上好。”
……
咖啡厅里。
李源和黄晓夫相对而坐,品尝着浓郁的
蓝山咖啡,随性而谈。
黄晓夫是个律师,拥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律师事务所,因为经常为在华留学生提供法律帮助,因而和领事馆的关系密切。
他同时还有其他多重身份,譬如新泽西州香港会法律顾问,纽约法律学院中国同学会主席,以及纽约华人的最大组织华策会董事兼首席法律顾问。
听到华策会这个名字,李源第一反应是华青帮、洪门那样的黑帮势力,然而听完黄晓夫的介绍,才知道是误会了。
华策会,全名纽约华人策划会,是由旅美华人刘毛淑卿在将近半个世纪前创办的一个旨在“为华人移民提供教育和工作机会”的公益性组织。
“华人在美国的地位一直不高,以前还要更糟,很多人移民过来,甚至无法获得正常的学校教育。这一点我非常佩服刘毛淑卿女士,她曾经说过:‘对于移民来说,教育是衔接美国社会的跳板’,只有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才能打破语言的藩篱,从而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黄晓夫详细介绍着华策会的核心理念,李源听得连连点头。
黄晓夫说:“我当年来美国,也得到了华策会的很大帮助,不只是我,大部分在纽约的中国移民都得到过帮助……”
李源听到这里,眼前一亮,不过没有贸然打断他,而是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然而黄晓夫却话锋一转,聊起旁的话题。
“纽约的治安环境很差,你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多留神,能不跟人起冲突最好,一旦发生意外,也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在警察身上,最好第一时间跟大使馆联系,另外,”黄晓夫掏出名片递给李源,笑着说道:“如果有法律方面的问题,欢迎给我打电话,当然,我希望你用不到。”
“谢谢。”
李源认真的收起名片,感慨道:“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刚才就和警方发生过冲突,说实话,纽约的警察真让人大失所望。”
黄晓夫有些意外的看了李源一眼。以他对纽约警察的了解,李源现在还能坐在这里悠闲地喝咖啡,已经说明很多问题了。
不过他也没有追问李源的身份,而是笑着说道:“纽约警察的问题确实很多,我因为工作关系常常和他们打交道……你恐怕想象不到,他们甚至不排斥招募有前科的人。”
“有点夸张吧。”
“一点也不夸张。我看过1975年到1996年的调研报告,很多在职警察都有前科,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学历很低。”
听上去就像国内的城管?
李源想着,没有说出来。
“所以我提醒你,别把‘有事找警察’这种想法带到美国来。”黄晓夫喝了口咖啡,继续说道:“事实上,纽约警方和政府、商人甚至犯罪集团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夸张的说,内部已经,他应该是印尼帮的外围成员,而印尼帮只是纽约诸多地下帮派中很不起眼的一个,如果没有警方撑腰,早就被打垮了……”
“美国政府就没想过整改?”
“怎么改?”黄晓夫反问了一句,无奈道:“政客需要警察工会的支持,就很难建立起追究机制。鲁道夫朱利安尼,就是现在的纽约市长,他在刚上台的时候,就阻止了独立委员会试图建立特别监察机构的动议,作为替代方案的ccpc(打击警察**委员会)成立四年了,连‘传票权’都没有,根本就是个摆设……”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