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终究还是来了(1/2)
张华明白了,他真的明白了。
毕竟张华也是走过无数风风雨雨的人,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他的阅历比起赵江川也差不到哪里去。
无非是一种时代的认识差罢了。
他想到当初他三十块买的权证,如果他那时候不是一张赚一百块一张就卖了的话,他早就发大财了。
还有他曾经买到过的股票,如果不是刚挣了一点小钱就跑了,他就可以挣到很多很多的钱。
他也想到了那些在他这里100元左右做多国债期货的人,如果那些人一直持有的话,他可能早就破产了。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小钱。
是啊,要想赚一其一样说的通,要是连小钱都赚不到,谈什么赚大钱。
就像完事开头难,既然赚了一笔小钱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特别是像股票期货这种东西谁都不知道未来是涨是跌,但能够赚一明暂时做对了,那为什么不坚持下去呢。
短短的一句废话,让张华想到了很多东西。
他也愈发认识到赵江川这句听上去似乎是废话的话,到底有着多么深刻的哲理。
张华是亲身经历赵江川是如何从赚到一点小钱到现在赚到他心痛后悔,,可当时谁又会想到那一点点的小利润会变的如此恐怖。
最令他心惊的是,他突然想起了会计王冬梅无意间说的一句话。
一百块的股票跌到一块钱,买就一定能挣钱么?
这句话张华也是跟王冬梅一样的想法,一百块跌到了一块,那时候去买怎么可能不挣钱。
可在结合了赵江川的废话后,张华蓦然有一种大汗淋漓的感觉。
他发现,他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其实一百块的股票跌到了一块钱,事实上仍然无法保证就能赚钱。
而国债市场一样如此,哪怕国债价格从98元涨到了128元,高达30个点的涨幅去做空就一定能挣钱么?
答案是,不能。
因为,从理论上来说,不管是一元的价格买入股票还是一百五十元的价格卖出国债,其实它盈亏的概率在理论上仍然是百分之五十。
谁都不会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而金融市场里面的人都是亏亏赚赚,如果有一定,那他的对赌行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尽管这个世上存在着各种的不公,但财富却一直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之一。
任何时代那些能够靠着自己能力积累到大量财富的人,从来都不仅仅是靠着运气,在别人羡慕他们运气的时候,却没有意识到这种人在他们所处的年代里必然有着过人之处。
比如张华。
张华能够在最闭塞最苛刻的八十年代就开始做生意,在投机倒把罪甚至可能杀头的年代就成为浙东的皮革大商人之一。
如果只靠运气可能早就被送了一颗花生米了。
他的眼界,他的判断甚至他的思维方式都跟一般人有着很大的不同。
一般人往往代表着大多数人,但事实上,大多数人只能成为沧海一粟。
在一般人可能一辈子连自家城市都没离开过的年代,在一般人对金融市场畏如蛇蝎的时候,张华能够将产业发展到金融行业,可见其具备有怎样一种超越当下的智慧。
所以,张华真的明白了。
有赵江川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放在眼前,那种切肤之痛的感悟中,张华明白了赵江川这句话到底有多么深刻的哲理。
他对赵江川的感谢也是发自内心,那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让他明白他处于一个多么危险的境地。
原因很简单。
要赚一笔大钱得先赚一笔小钱。
既然赵江川的那笔小钱已经越滚越大,那谁都不知道会不会再滚成一个天文数字,可一旦成真,就意味着他张华要破产了。
张华开了这么久的对赌行,自然很清楚如果想要靠着运气就想在这个吃人的市场里赚到钱有多难。
那些靠着运气的人想要在赌场赢钱,千百年的赌徒早就用事实告诉了所有人。
但有一种人例外,就像电影中的赌神。
同样都是赌,赌神能赢钱靠的是战术,靠的是技术,靠的是心算,而赌徒,靠的则是老天爷。
只是老天爷总是靠不住,就像母猪上不了树。
不然赌场这门生意也不可能长盛不衰,他的对赌行过去也不可能稳赚不亏。
但明显的,赵江川能够这么短就赚到几个倍率的利润,绝对不仅仅只是靠着运气,因为运气这东西,不可能永远站在一个人身上。
一次两次可能运气好赚点小钱,但从来就没一个人是靠着运气赚到大钱的。
就像有句话说的,如果运气有用,那人还要脑子干什么。
张华已经意识到,他这回栽了,这个叫做莫少言的人绝对不简单。
也许是他的那个局长老爹有什么内幕消息,也许是这家伙真的懂得在金融市场里怎么赚钱。
但有一点肯定,能够说出这么一句话的人可能很多,但能够说到并且做到的人,全世界恐怕都没几个。
至少,哪怕他现在真正体会了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可他依然无法保证能做到。
说和做,明白跟做到,从来都是两回事。
作为一个能够扎根到金融行业的人,张华要比一般人更理了解什么叫做风险,也更懂得风险是来自于什么因素。
除了来自于无法确定的市场风险外,人的不安定因素才是那个最大的风险。
他早就已经对赵江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