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柳之然(1/2)
安宁县的登闻鼓被敲响的时候,兰州都察御史府邸的书房里也正有人在轻轻的敲着桌子。
“蔡大人,冷静一点,无需动气,天下的贪官是抓不完的,抓了一批贪的还有一批更贪的在后面。我们的职责就是抓出这些层出不穷的贪官,为皇上肃清吏治。”
书桌后面一位眉目冷峻,声音清冷的年轻人皱着眉,冷冷的曲起自己的两指敲着桌面,提醒面前义愤填膺的中年人——兰州都察御史蔡为舟。
蔡为舟一顿,意识到自己刚刚过分激动太过失礼,连忙拱手躬身行礼道,“院史大人,请恕下官刚刚失礼。”
“无妨,”端坐在圈椅上的年轻人随意的摆摆手,靠在椅背上淡然道,“你继续说。”
闲适随意的就如同在自家的书房。
“是。”蔡为舟恭敬应是,语气果然就放得平缓了许多。
“这甘肃省地处西北,土地贫瘠,且西边又有西突厥虎视眈眈,每年都会进犯。百姓实在是过得清苦不堪,可是,就算这样,还是有官员大肆的搜刮百姓,甚至还弄到百姓倾家荡产。”
“就譬如我得知的这位安宁县的县令白珞,不但对治下的店铺收取干股分红,鱼肉百姓,还对来打官司的百姓索要钱财,哪边给的银两多就偏帮哪边,以致于现在安宁县的百姓无人敢去县衙递状,商铺只要见到县令大人就两股战战,如见虎狼。”
“这样的贪官绞死十次也不为过!”蔡为舟说着说着又激动起来,脸上露出义愤之色,“一个小小的县令尚且敢这样贪污,更何况品级更高的官员。”
“就比如甘肃的粮储道范骏,据属下所查,上上下下共20余名官员在征收粮食的时候,欺上瞒下中饱私囊。征粮时所用的斗本应比市面上的斗大,范骏一行人居然私下把收粮的米斗斗尖抹平,每次称重还要故意拂落下几把粮食,然后他们就把这些抹下来斗粮食私自倒卖。”
“等到了运输时候,他们这些人又把每村每户和朝廷运输米粮的损耗都上报在损耗内,这样又可以少入库一部分粮食。”
“据可靠消息,范骏一行人已经这样做了八九年,林林总总的算下来,这八九年整个西北粮储道用这样的方法抹下了巨额的粮食。”
“可查到他们贪下这么大笔的粮食是如何销出的?下家是谁?可有账本等证物?”书桌后年轻的都察院院史柳之然静静的听着蔡为舟的诉说,截断他都话一针见血的问。
蔡为舟惭愧的底下脑袋,“是下官失职,便未得到任何证物。”
“不过属下虽然没有证物,却可以确定范骏等20余名官员贪墨粮食确有其事。”
“没有证据,就不能定罪,”柳之然冷冷的盯着眼前的蔡为舟,“这是都察院的规矩,你应该知道。”
“是,下官知道,是下官莽撞了。”蔡为舟羞愧的低下头认错。
“既然没有证据,就去找到证据,粮储道的案子,你继续跟进。”柳之然责备完了蔡为舟,却又接着道。
蔡为舟惊喜的抬头,拱手正色应诺,“是,大人。”
“还有,安宁县那位县令,你手头有证据了吗?”
“有,小的已经整理成了卷宗,这就呈给大人过目。”
“嗯,卷宗随后交给花潜即可。我这次奉皇上之命微服巡查西北,路过安宁县的时候,我自会核查。”柳之然一边说一边起身。
在外素有清高倨傲之名的蔡为舟却一反常态,殷勤的弯腰为柳之然拉开紧闭的书房房门。
书房门外立着的两位着青色长袍劲服的男子立刻跟上柳之然的身后。
“我这次是微服出访,为免被人看出身份,你就不用远送到大门了。”柳之然停下脚步,回头对随后跟着的蔡为舟道。
“是,院史大人。”蔡为舟还是一直送到书房院落大门,才停下脚步,恭敬的低头行礼恭送柳之然。
直到柳之然走出书房院落,蔡为舟才抬头看着柳之然远去的背影,眼中是崇敬的光芒。
这位柳之然院史,是大洲朝立国以来第一位三元及第。
二十三岁就被皇上钦点为状元,直接进入翰林院,本来应该在翰林院熬上几年资历再慢慢历练往大学士的路上走,这位柳之然却对皇上上表,请求入都察院,为皇上肃清吏治,其时各地贪污层出不穷,百姓怨声载道,皇上大为赞赏感动,调任柳之然为左副都御史,从三品。
柳之然到任以后,连破江南科举舞弊案,河道贪污案和皇陵贪墨案。
三起皆是大案要案,前后下马官员200余人。
举国轰动,百姓交口称赞。
柳之然也连升四级,从左副都御史从三品品,两年之内升到右都御史,再升到左都御史,最后直接升到都察院最高级别都察院史正二品品大员。
据说他办案的时候,遇到至少十几起暗杀,都被他屡屡躲过,最后一次柳之然差点重伤不治。
不过,即使这样,柳之然还是坚持办案,对贪官绝无半点姑息。
柳之然遇刺一案引起皇上震怒,钦赐了自己的两名暗卫贴身保护柳之然,这才让各路暗杀不敢再出现。
本来以前整个都察院就是个倒霉蛋角色。
因有风宪之职,经常风闻奏事,所以对朝中的官员都得罪的不轻,皇上也厌烦都察院整日无事生非。
真正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处处被众人排挤,就连俸禄也经常被户部故意克扣。
可如今,都察院在柳之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