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罢相(1/2)
就在王鸣之在栖霞县处理赈灾事务的时候,大夏政事堂正在举行会议。
在政事堂官衙内,石重手中拿着厚厚的一叠奏折,全部是参丞相王鸣之赈灾不力,致使灾民得不到口食,而使京城动荡,危及大夏江山社稷。
安排好栖霞县赈灾,王鸣之带领随从一路向建康府衙奔去,路过栖霞县新和镇,他没有看见官房的赈济粥棚,相反,都是民间在赈济北逃的难民。
镇上是一处难民赈济点,只见七八座粥棚搭建在北面社庙前的空地上,这里紧靠官道,聚集了上万名从四方逃来的难民,每座粥棚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王鸣之一一看去,和上次见到的一样,建康大慈寺的粥棚,有天应宫道观的粥棚,还有甘家、陆家、谢家、狄家和几家建康大户的粥棚,但王鸣之看了两遍,就是没有发现官府的粥棚。
王鸣之目光阴冷下来,他一言不发,带着一百余名护卫亲兵向二十里外的京城疾奔而去。
很快,他们抵达了京城南门,在南门外也有一处赈济点,难民人山人海,围住可怜的二十几座小粥棚,竟然一多半是甘家的,到处可听见人们的叫骂声和孩子的哭喊声,但依旧看不到官府的身影。
这时,有几个难民认出了王鸣之,大喊起来,“是王丞相!”
数十名难民纷纷上前围着王鸣之哭诉,“王丞相,帮帮我们吧!我们两天只吃了一顿饭,身上也没有钱,官府不管我们死活啊!”
乡人的悲戚令王鸣之心中一阵难过,连忙安抚众人,“各位乡亲,我王鸣之一定会帮助大家,大家先进城吧!我买粮米给大伙儿!”
他掏出几锭银子,让两名亲兵带领数十人进城买米,众乡人千恩万谢去了,这时,又有数十人围了上来诉苦,“王丞相,我们是从苏州府逃来的,我们千辛万苦来到都城,就是期待朝廷能给我们一个活路,官府却不管我们死活,我们这几天已经有好几个老人虚弱病死,太让人寒心了!”
王鸣之拱手对众人道:“各位父老乡亲,我一定会督促官府加大赈灾力度,不仅仅京城,江南各州和京城都要赈灾,这是我王鸣之给大家的承诺,如果办不到,我王鸣之就没脸再当这个大夏丞相了!”
四周顿起响起一片欢呼声,王鸣之知道光许诺还不行,眼前这些难民的困难就要解决,他急令二十名亲兵回京城相府支取家中所有银两,购粮赈粥。
这时,王鸣之心中的怒火快抑制不住了,纵马向城门内冲去,几名守城的禁军对来势凶猛王鸣之,不敢阻拦,纷纷闪到一边,王鸣之率军一阵风似冲到皇城。
王鸣之先去了太师贾儒的官衙,他需要敦促贾儒尽快赈济难民,而且建康府一些不得力的官员,也必须就地免职。
“王丞相,今天下午太师召集政事堂议事,恐怕要晚一些才能回来。”
“在哪里议事?”
“好像是在紫宸殿,太师是去了紫宸殿!”
王鸣之对宦官拱拱手,“多谢了!”
王鸣之转身向紫宸殿方向走去。
紫宸殿原是给天子召开小型朝会之用,但自从肃宗登基以来,除第一年使用过几次后,柴信远就把议事地点放在太一宫,祡琪登基后,经贾儒向太后请求,就把此处用于政事堂议政。
今天是应相国石重之请,贾儒临时举行了这次议政会议,政事堂除王鸣之外,贾儒、曹磊、杨洁亮、石重四人都参加了这次朝议。
今天这次朝议的导火线是大量御史和其他不明真相的官员弹劾丞相王鸣之赈灾不力的奏折,最后以三比零通过了罢免王鸣之左丞相职务保留政事堂相国之位的决议。
这是互相妥协的结果,在曹磊的坚持下,政事堂没能同时罢免王鸣之政事堂相国之位,相应的曹磊没有再坚持投反对票,最后在其他三人投赞成票的情况下,曹磊投了弃权票。
等王鸣之到了紫宸殿。一切都成了定数,贾儒已经进内宫,将政事堂的决议上报与太后谢道清,并请皇帝祡琪用印。
次日,圣旨明发上谕,免去王鸣之左丞相之位,改任王鸣之为广东路宣扶使、政事堂相国。石重改任左丞相,招广东路宣扶使陈益中进京,任右丞相。
王鸣之罢相无疑像一块巨石落入水塘,在朝野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而王鸣之被罢相的理由竟是救灾不力,这显然不能服众。
而一些曾经参过王鸣之的官员,在了解前因后果之后,嘴上虽没有说什么,但内心其实相当羞愧,知道自己变成了高层博弈的棋子。
王鸣之的罢相是从其提出变法时就有风声传出,是世家、权贵、大地主、巨商在朝廷中的代言人一次通力协作的结果,利用王鸣之去旱情最严重的福建之际,拿灾民的性命作为代价,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最后以一个相国罢相为代价,这让人不得不生出某种阴谋论的猜测。
这让人更联想到了诸多后续赈灾的和朝政的走向,王鸣之罢相无疑是改革派和平民官员遭遇的重大挫折,尤其替代王鸣之出任相国的是九江世家望族陈益中,这便使朝野众臣对未来产生了很多担忧。现在朝廷重臣进一步向世家望族倾斜。
王鸣之是在夜间离开京城,没有惊动任何人,夜晚,南城门缓缓开启,王鸣之和几名随从骑马走过瓮城,向城门走去,他最后回头看了一眼京城,心中充满了壮志未泯的惆怅。
就在这时,后面忽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