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1/1)
——《之江新语·激浊扬清正字当头》等文中引用
■解读
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邓小平同志曾经回顾我们党的风雨历程,这样感慨:“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匡正祛邪、激浊扬清,这是传统文化中的从政之德,也是营造一个良好政治生态的题中之义。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同志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激浊而扬清,肃贪而倡廉,一方面采取高压态势铁腕反腐,针对“四风”问题刚性执纪,“激浊”工作持续进行;另一方面,出台八项规定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则使得“扬清”工作不断深入。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成为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基本政治lún_lǐ和价值追求。
■原典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吾甥宜三复斯言,不贻讥于后世,则衰朽与有荣施矣。……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义,而其本在于养廉。
——﹝明清之际﹞顾炎武《与公肃甥书》
■释义
顾炎武,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此文为顾炎武写,字公肃,顺治十六年(1659年)状元,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信中,顾炎武首先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告诫徐元文要“以道事君”,如果统治者不听劝谏,就要辞官而去。他以沿途见闻以及地方官吏草菅人命的恶行为例,提出:“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义,而其本在于养廉。”认为要正朝廷必先正百官,应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旨,而其根本在于培养并保持廉洁的美德。“激浊扬清”,语出《尸子》:“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他关注社稷民生,并对仕清的外甥苦口婆心,悉心劝导。他这样勉励徐元文:“有体国经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临水;有济世安民之略,而后可以考古论今。”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