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渡江遇袭(1/2)
谭振华听到这里,结合自己前世到缅玉旅游所了解的大致地名和方位,随手在一张纸上画了几笔,问道:“你们的战场势态,是不是这样?”
谢力接过了那张纸,看了看,赞到:“小谭同学没去过缅玉,对那里的地形不熟,但是听我这么一说,就能把当时的战场势态给表示的这么清楚,不简单。对,不错,虽然细节有点对不上号,可是大体上看,就是这么个样子”
谭振华微笑不语。
这实在太简单了,华夏军队的大穿插计划中心战法,其实说白了也没什么奥妙,这一招关门打狗是老套路了。
利用两只战斗力较强的小股部队穿插到敌后方,一左一右,其中一路佯动调动敌人,使敌防御圈在运动中出现破绽,另一路趁机穿插,主攻敌主力阵地后方切断其后勤联系,形成防御阵地,最后大部队前突,吃掉处于局部劣势的敌方防御主力,他前世认识的军迷,十个有九个能随手制定个这样的战法出来。
缅共勉强算是华夏的学生,会制订出这样的战术,一点也不稀奇。
谢力看完了谭振华的图画,随手放在一边,顿了顿,又喝了一口水,接着往下说:
“我们把我们一团的渡口选在楠佧江与萨尔温江的汇合口上游的万辛附近,此处江面宽阔超过150米,流速较缓,而且两岸有密林高草,利于大部队的隐蔽。渡口位于西岸两个缅军据点之间,敌人从高山顶上俯瞰不到江面,由于山路难行,敌巡逻队到江边大约需走三、四个小时,但是,缅军比较懒,他们并不天天巡逻,基本上隔一、二天才走出据点来晃一圈。
这样的话,如果我们准备充分,渡河工具充足,行动迅速,出其不意的话,队伍有把握在一天之内偷渡过去。
侦查的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就要准备渡河工具。
我们在东岸附近的村庄,征集到了几十名摆夷族水手,都是非常可靠的人,因为缅玉政府推行大缅族主义,对其他各民族欺压的很厉害,所以,这些人都很痛恨缅玉政府,很容易争取到支持。
这个时候,一团的其他部队以及旅指已经到了,于是,我们就一起制作渡江用的竹筏。
缅玉出了名的山多林多,这里满山都是大腿粗的老毛竹,人多手快,简易竹筏马上就生产出来了,一张一张的摞在江岸边的林子里备用。
但是,当制作了几十架竹筏以后,旅指带来了不好的消息。
在我们上游娜高渡河的二团虽然成功地渡过了萨尔温江,但是敌人对我们的作战计划和具体行动方案显然已详细掌握,沿江守敌按兵不动,专注防范我前指所率的主要部队。
这个情况,与我们根据侦查结果得出的判断基本一致,于是,在我们旅内部,形成了两派截然相反的意见。
一派比较激进,觉得缅军的战斗力一向不行,就算是计划已经暴露,也可以强行过江,执行既定战术计划。
另一派则认为,既然敌人已经知道了我们的计划,那么渡江就非常危险,有可能敌人就等着我们这么办,然后半渡而击,那我们必将伤亡惨重,就算敌人让我们顺利渡江,我们也被夹在萨尔温江和楠班河之间的狭窄地带,要是对岸有埋伏,那我们等于羊入虎口,到时候被人包了饺子,一锅端都有可能。
争论了半天,鲍旅长也拿不定主意,这个时候,军部的命令来了,要求我们按原计划执行。
虽然不少人都觉得这个命令不合适,但是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那也只有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了。
渡河行动在第二天一早展开,因为萨尔温江的江面上常年有雾,一般要到中午才会散,所以一早渡河,有助于提高我军的隐蔽性。
鲍旅长命令重火力连在东岸展开了阵地,其实,所谓的重火力连,也就是几挺毫米口径的重机枪和几门口径的迫击炮,从我们加强侦察排开始,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渡江。
为了保证渡江以后部队在无后勤补给下的持续作战能力,每个战士都需要尽可能多地携带弹药,当时,一名战士携带的最基本的武器弹药是:一支发子弹,几颗手雷,几个地雷,两块“肥皂”;对了,你们不懂,“肥皂”,因为是黄色的,做成方方的肥皂大小,所以我们都叫它“肥皂”。
因为是全副武装,所以一架竹筏一次只能渡过江去45名战士,而且,因为撑船的只有几十名摆夷水手,没有替换休息的,再加上他们人人抽大烟,体力差还经常需要停下来过烟瘾,这样下来,渡江的效率很低,原定一天结束的渡江任务,到第二天中午都还没有完。
本来我们以为到那个时候,敌人还没有反映过来,应该基本安全了,但是第二天中午的枪炮声彻底打破了我们的幻想。
当时正在渡江的是最后一批人员,主要是通讯班的姑娘们,还有机要、后勤的一部分人员,以及最后一个警卫排。这些人战斗力比较差,旅指担心在江对面发生战斗,所以是安排在最后面过江的。
缅军终于发现了我们的动作,开始打击,枪炮倒有大半是冲着正在渡江的竹筏去了,我在西岸上,眼睁睁看着好几条筏子挨了炮弹和重机枪的子弹。
挨了炮弹的不用说,筏子一下就散了,人掉到江里,被江水一冲,尸骨无存;那些挨了重机枪子弹的更惨,你别看电影里人挨了子弹还能说话,非得交代完遗言才闭眼,其实,那都是瞎说。127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