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杨坚求和;】(1/1)
即是求和,便该有求和的态度。
陈伯山之言让苏东心中欣慰,并非他的话语多让苏东认可,而是这份态度。
隋朝势如中天,有气吞寰宇之势,隋帝雄才伟略,有并纳四海之志,以至于南朝陈众文武官员气势萎靡,堪忧于未来。苏东并不愿看到这样的景象,他想要的便是让所有的南朝陈官员都自信起来,心怀大志,励治图强。
“众位臣工可还有其他不同见地?”
“臣等皆认为鄱阳王所言妥当。”
苏东本想再听听其他可用意见,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满朝文武的口径竟如此统一,都附言陈伯山。
苏东环顾满朝文武,见百官皆是昂首满志,自信不已,这让苏东不由暗皱眉头。
虽说他希望满朝文武都自信起来,但他所谓的自信并不是这般的盲目自大,以至于丧失理智的判断力。
依陈伯山之言,虽能彰显国之尊严,但实际意义又有多少?
使隋朝之皇杨坚低头,昭告天下,承认他侵犯之错?那样只会加剧隋、陈未来决战之日提前到来,与议和本意彻底背道而驰。
苏东此番在隋朝无力与两国同时开战之时,兵走奇招,已是让杨坚难以下台,若是再过甚威逼杨坚,只怕杨坚会怀恨在心,以至于未来对南朝陈的兴兵提早。
虽说杨坚志在一统,未来必会起兵南伐,但依历史正轨,隋与陈的大战是在七年之后。七年时间,足够悠长,苏东足有把握让南朝陈脱胎换骨,成为一军武强国,无惧于隋朝大军。
但若现在便过甚的威逼杨坚,迫使他昭告天下承认侵犯之错,只怕会适得其反,因为从古至今,从没有任何一个皇帝甘愿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是奇耻大辱。若是只因为这一句并无任何实际意义的道歉让杨坚怀恨在心,以至于杨坚在平定突厥五汗王后便立刻起兵南伐,到那时南朝陈该如何防守?
苏东尽握历史,深知突厥五汗王必败,虽而今突厥五汗王势如破竹,但五王并立终究是一大隐患,敌不过军事高度一统的隋朝,隋朝与突厥之间的战争仅仅只延续两年时间便宣告结束。两年时间,哪怕苏东再励精图治,也无法让南朝陈脱胎换骨,成为一个足以力压隋朝的军事强国。天梯大道
“陛下,时才臣怕冒言引陛下不悦,故而...还请陛下息怒。”
司马申说道。
“怕朕不悦?”苏东这才从陈伯山身上收回目光,看向司马申。
陈叔宝于史书上确实是一个盲目自大之人,可能是苏东之前的喜悦神态让司马申等条理清楚的官员不好上言,怕打断苏东的喜悦之心,也可能是陈伯山势大威望,让诸多官员不能反驳,只能附议。
“司马申,朕问你,此战虽是以隋帝杨坚撤兵求和结束,但我朝真的胜利了吗?”
苏东发问,面容冷酷,司马申见之颤抖,连忙跪地,难以回答。
“既然你不能回答,那么朕便替你回答,这场看似胜利的战局其实是场败局,所谓的胜利只不过是面子上的胜利而已,我北境连丢两县,损失数千将士,隋帝杨坚因为突厥五汗王入侵,不能同时与两国开战而撤兵,这样的败局有什么值得得意自满的?!”
苏东话中充满怒气,一番话仿佛天降三尺寒冰,瞬间让太极殿内上百文武官员鸦雀无声。
“陛下息怒!”
众臣皆胆战心惊,不再似方才那般得意自大,一个个俯低身子,闭口无声。
苏东面容冷酷,本不愿浇他们冷水,但这些只知趋炎附势,盲目附从而不愿动脑的蠢臣已经彻底惹恼他,若再不让他们醒悟过来,只怕他们会蠢出天际。
苏东相信,在殿的诸多文武官员中,肯定有不少官员同司马申三人一样保持有清晰的判断力,只不过因为顾忌他的心情,不忍破坏他的喜悦,或是顾忌于陈伯山位高言重,不好直言。
“此话就此结束,不要再谈。”
苏东正言道,满朝文武连忙俯身领命,苏东懒得与他们计较,命他们起身。
“至于以奉还甑山、沌阳两县为议和要求,诸臣如何看待?”
......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