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江山物语》

武林小说网(50ks.cc)

首页 >> 江山物语 () >> 第十一节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50ks.cc/192892/

第十一节(2/3)

以让兄弟你重掌安南大权,而我则能出一口恶气。”

“大哥请说。”阮文惠很自然地称呼许维为大哥,一点痕迹都不露。说实在话,阮文惠的年纪要比许维来得大。

许维受之无愧地接受了并说道,

“既然我俩已经兄弟相称,做大哥的若不照顾小弟也说不过去。我们可要好好商量一下,为今绝不能让孙士毅的大军再前行半步。”

“依大哥的想法该如何去做?”

许维虎目生光,坚决果断用手向下压了一下,做出斩的手势说道,

“无毒不丈夫,做事就需做绝掉,把升童的清军全数歼灭,活擒孙士毅!”

阮文惠岂会在乎清廷的利益,他巴不得清军彻彻底底地滚出安南,自己好做个土霸王。惟恐天下不乱的他双眸射出赤热的光芒,说道,

“大哥的话在理,小弟我实分赞同,有何需要小弟去做的尽管吩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要让清军覆没于这升童城下,这就需要兄弟你去做件大义灭亲的事,怕你做不出来啊!”许维故意拿话挤兑阮文惠。

还不是想让我杀掉文岳大哥!哼,你姓许的也太小看我阮文惠了。成大事者必须心狠手辣,容不得妇人之仁。

“大哥,有什么事尽管开口。”阮文惠好一副义不容辞的神态。

“你必须夺得安南军的绝对指挥权,以便与我里应外合。”

“没问题。不过大哥是否能派上几位得力干将随我返回广南?要夺得新阮军权,单靠我一人可做不到。”

许维干脆利落地答道,

“这绝对没问题。我可以调拨三十名高手,随你一同潜回广南,定能取得那阮文岳之首级。之后我们再暗中联系,以便选一绝佳良机发动逆袭,一举围奸清军于升童城下。”

能被许维带出镇南关的鹰卫俱是属一属二的高手中的高手,全力刺杀阮文岳,再加上有新阮内奸阮文惠指引路线,这个任务完成得不费吹灰之力。

乾隆五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晚,新阮之阮文岳不明不白地暴毙于卧室内。二十五日,阮文惠正式接掌新阮门户。二十六日,前线新阮主将吴文楚、武文仕等都纷纷向阮文惠效忠。

对于吴文楚所提之清军声势浩大,阮文惠不以为然。既然与许维达成协议,这升童的清军已是待宰羔羊,想从自己手掌心中逃掉已不可能。笑着跟部下打气道,

“吴爱卿,何事如此张皇,清兵自来此受死,我等何乐而不为,勿需担心,且看我手段。”

阮文惠为维系南北人心,乃自称帝于彬山,改泰德十一年为光中元年,并亲率将士渡河北上,过广安、清花,征兵至八万,悄然按兵于寿鹤附近。

相对于新阮方面,清兵则过于麻痹。在兵不血刃拿下升童后,不论是将还是兵个个都对安南军的战力产生不屑感,以为只要动动小拇指就可杀上几个安南兵。孙士毅根本就没注意到升童已是暗波汹涌,只一味地催促黎王征收船只、粮食,以便大军渡河直捣新阮老巢广南城。

同样怀着不轨之心的还有许维,在得到阮文惠顺利解决了阮文岳重掌新阮大权并称帝的消息后,他也马上召集人手布置一切,准备给孙士毅最致命一击。

其一,开始勒令积极供给粮食的正卫行粮行逐日递减粮草,并暗中调动金狼卫第一协至清军各个中转粮站附近开始骚扰打劫运粮队。

由于清军战线拉得过长,势须自镇南关起设台运送,计粮站七十处,夫役十五六万,以致粮草开销日益增大。想从安南就地增粮,却是无粮可征。安南数年旱荒,早已是有价无货。光是日雇银就高达近万两,而粮草消耗更是不用说,每日从内地都需购近万石粮食。

在粮草供应开始不足的情况下,远离内地的清军有些心乱不已,谣言四起,思乡情绪逐渐蔓延。

其二,通过安插收买于黎王身边的近侍黎炯挑拨离间黎王与大臣的关系,以使众叛亲离。

在短短三日时间内,宣光镇守使范如琏、附马杨彭等人皆因曾经降贼而被斩;皇叔三人因顶撞黎维祈被杀于宫市;又罢阮郡公爵号;贬潘黎为东阁学士;左军督军吴壬、右军督军潘辉战败弃城被杀。

由于黎维祈日事屠杀,报复平日睚眦之私,以致黎朝臣子人心涣散,各思后路。

其三,孙士毅为直捣广南,曾屡催黎维祈觅船匠购备木料、油、钉等项,以打造船只渡河。在许维授意下,黎朝宠臣黎炯虽口称唯唯但阅数日仍毫无动静,并告之人民离散,所有船匠及木料等均无从赶办。

延迟清军备战速度,让其士气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衰竭那才是许维的目的所在。

其四,调动金狼卫第二协至升童清军大本营附近,随时等待安南大军的到来,以备前后夹击。

一切尽在许维掌握之中,当阮文惠遣人驰书于孙士毅营,卑辞乞降时,孙士毅因清兵所至皆捷,而启轻敌之心,疏于设防,且误信其来降之诚,贪俘虏阮文惠之功,未能因势班师回朝坐失良机。当阮文惠率军扑至三叠山时,孙士毅又欲以逸待劳,不以为意,阮文惠得以长驱北上,逼近升童,清军连失战机。

乾隆五十四年正月初二,内地家家户户都忙着过年,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而升童附近的清军大营却是了无生气,众多官兵无精打采地躲于营帐内。

此刻正有一人精神矍硕地站在高坡上望着清军连营数十里的大营盘

状态提示: 第十一节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