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08(1/2)
于是,薛德珠便悄悄的把这两张电影票,放到了自己的工具箱里,想了想,又从工具箱里拿出来,又找了一只小盒子,把两张电影票装在小盒子里,还用自己的袖口,擦了擦小盒上的灰尘。
他想趁着万慧来上大学之前,把这张写字桌快点做出来。
于是,他进了里间,拿出收音机,放在桌子上,先是扭开了收音机,调来调去,里边的声音,让薛德珠高兴的吹了声悠长的口哨声。
原来,收音机里面传出了《洪湖赤卫队》这部革命战争题材歌剧的歌曲。
该部片子是根据湖北省实验歌剧团演出的同名歌剧改编,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韩英带领洪湖赤卫队与敌人展开艰苦斗争,保卫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的故事。
而今年的一月份,这部电影上映开始,万慧来和薛德珠领着孩子,看了不下十遍,电影里的每一句唱词,万慧来都学的惟妙惟肖。
于是,这一年里,无论是给孩子们唱催眠曲,还是茶余饭后的闲暇时间,或是家务活里的间隙,都有万慧来唱这部电影片里的歌曲的声音。
里面最经曲的就是,这首《洪湖赤卫队》的主题曲了。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
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啊,
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
晚上回来鱼满舱。
四处野鸭和菱藕啊,
秋收满畈稻谷香......”
薛德珠边模仿着女声,捏着嗓子唱,边把工具箱里的刨子和锯子,拿了出来。
这两样工具是薛德珠的最爱。
虽然这两样都是最常用的,可是薛德珠自认为自己用起刨子来,才是最带劲的。
刨子常用的有三把:小于四十五度角的,叫粗刨。
正好是四十五度角的叫细刨。
大于四十五度角的就叫光刨了。
这三把刨子是根据刨铁角度来区分的,当然处理木料的不同阶段了。
当然还有不常用的槽刨(可以调深度)也叫镶板,还一个叫线刨。
使用刨子,手势很重要。
两个食指顶住刨口的两侧,两个拇指要顶在刨手的后面,便于发力,也防止木料划伤手指。
薛德珠跟李大哥学时,他并没有教自己这些细节,都是薛德珠自己一点点体会出来的。
到了后来,只要用刨子干活,李大哥都叹为观止的看着薛德珠。
其实,李大哥用刨子时,发力搞不好,才是他用不好这个工具的关键。
发力时,保证刨子放平后再推拉,不要像李大哥那样左右震前后颠,而是要保持平行;
而向回拉时,刨子不要离开木料,重推轻拉。
薛德珠还把用刨子的技术多总结出来两条,而且毫不犹豫的告诉了李大哥:
要注意退刨刀时的手势,锤子敲打在刨子尾端直角处,揣摩合适的力度,防止伤到手指或敲坏刨了。
还有一点,正是李大哥这个懒人所办不到的:
刨刀一定要勤于打磨,一个锋利的刨刀在使用刨子时可以感到较为顺畅和轻松,会更加省力的。
薛德珠一边用刨子刨着木板,一边已跟着收音机,唱到了电影歌剧中主角“韩英”唱的这首歌的第二段,这次用的是他纯正的男高音:
“人人都说天堂美,
怎比我洪湖鱼米乡。
洪湖水呀长呀嘛长又长啊,
太阳一出闪呀么闪金光啊,
共产党的恩情比那东海深,
渔民的光景一年更比一年强.....”
接下来,薛德珠开始拿出工具箱里的锯子。
其实,锯子有框锯中腰锯也俗称腰锯,还有截锯(也叫锯榫头)。
这一大一小,比较常用。
还有一把叫钢丝锯也可以叫铜丝锯,这是薛德珠自己制作的,就是长条竹片配合锯丝,用于锯孔、异型、曲线及燕尾榫。
使用锯子前,他先检查调整锯条的角度大约在四十五度角,并确保锯条水平。
然后,他也很注意使用时的姿势,一般习惯于右手的小拇指放在锯子的下方,左手握在右手锯条的上方,确保锯子稳定。
薛德珠的这些都是在灶间有一张空置的大桌子上完成的。
实际上,这就当做木工台了。
八十厘米高,两米长的这张大桌子,是张淑家里没地方放,见万慧来家的灶间很宽敞,便抬了过来。
现在,薛德珠每次做木工活,就先改造下这张桌子。
他在桌前安装一个“八字前头”,用于刨条状的木料。
还有一个“鱼尾前头,用于刨板,前头在木工那里是有名字的,叫“妻挡”或是“班妻”、“顶铁”、“阻铁”。
其实,他的工具箱里还有一些工具。
比如一个角尺,里面有三角尺、直角尺、活动角、雨伞尺等。
这是木工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用于划线及测量。
后来,薛德珠又给自己增添了一把卷尺,觉得测量更方便些。
当然工具箱里,还有锤子、凿子、木锉、牵钻还有用于长木料划直线时使用的墨斗。
而至于灶台边砍柴的斧子,也可算作是木工的工具,只是它的使用面更广一些。
薛德珠,放下这样再拿另一样工具,折腾了有近两个小时。
在这冬日里,这时的他已是满头大汗了。
可是,薛德珠乐在其中,他感觉流汗甚至流血牺牲才是男人的本事,那在学习桌上的本事,应该是属于女人的,想到这里,他还自嘲似的摇了摇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