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战争发动了(1/2)
而让赵雍紧张和震怒,从而改变主意的,是燕国使臣的到来。
燕国的使臣不是来下战书的。燕王哙一直坚持,这是自己家事,不是国战,没必要找那种隆重的情绪,这个小小的小屁孩儿他不配。
但即便是家事,也必须说个明白,于是就派来了使节,其实也不是使节,而是家里的一个黄门,气势汹汹的给赵雍送来了,作为表哥的三伐理由。
面对一个国君,派来的不是使节而是一个仆人,这对年轻气盛正在意气风发的赵雍来说,这简直就是巨大的羞辱。
而那里面说自己忤逆不孝,这就是对他人格的巨大贬损。
赵雍因为委屈而愤怒,指着燕国的方向,歇斯底里的咆哮:“这是对我的羞辱,这是对我人格的贬低,我要和你决一死战,我要去燕都,当面向你质问。”
然后命令从人,将这个燕国的奴才乱棍打出。
“我要带兵亲自征伐燕国,一刻也不能等待。”赵雍气哼哼的一屁股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下达了御驾亲征的命令。
赵兴当时拍手叫好:“如果君上能够带兵亲征,就能激发前线将士的热情,同时也让那个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燕哙知道知道,赵国不可欺,赵君更不可欺。”说这些话,就是要将赵雍的决断钉死。
肥义张了张嘴,但想一想自己说的话的确多余,于是就转变话题:“既然决定对燕展开战争,救援浊鹿,当派多少军队人马?君上为帅,那谁为副帅,这都需要安排。”
赵雍余怒未消,大声的说道:“既然决定战争,那就宜早不宜迟,同时前面尹起老将军连连告急,也绝对耽搁不得。现在就开始整顿5万骑兵,全军北上,灭了浊鹿当面之敌,然后深入燕国,到蓟都,我要问问那个混蛋表哥,为什么管我闲事。”然后眼圈一红,委屈的抽着鼻子:“问问我娘,我哪里不孝?”
古代人注重名节,以孝道为先,被人指责不孝忤逆,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这会让人身败名裂,再难以在世上立足。
乐池很同情的站出来,否定了赵雍的决断:“这次是防守浊鹿,骑兵是无能为力的,同时,我的骑兵刚刚成型,刚刚展开训练,几乎没有战斗力,所以,我拒绝出动骑兵。”
乐池说的是实在话。心急火燎的赵兴也不得不站出来解释:“用一支夹生的军种面对强敌,就等于让这支军队去送死,如果让我们投入无数钱财的骑兵,在这一战中受到巨大的损失,这本来就不合算。同时乐池将军说的非常对,骑兵只适合战阵冲锋,而不适合守城,如果我们将这只昂贵的军队,放在守城上,白白消耗,我们是得不偿失的。”
肥义深以为然:“大将军和兴子说的对,如果那么做,就等于将我们最有前途希望的一个少年,派去和一个屠狗者搏斗,的确是不恰当。”
“那你们说该派哪支部队去?”
肥义道:“还是按照老规矩,向天下百姓征召。”
赵兴接口:“只要君上带着一只军队守住浊鹿,将我的3万骑兵解放出来,就可以一来防备燕国可能从军都径道突袭,二来,也能寻找机会,和浊鹿内外呼应,将燕国的20万大军,歼灭在浊鹿城下,然后我们顺势进兵燕国,逼迫他们缴纳征服。
打仗,对外打仗,必须是赚钱的,这是各个诸侯国公认的道理,也是赵兴坚持的原则。
乐池毕竟感觉还是不好意思,于是提出,这一次请君上带上1万铁骑,一来是加强赵兴的骑兵力量,二来是检验一下自己这一段训练的成绩,看看有什么不足。毕竟纸上谈兵(这个时候已经有了赵兴的纸张了,这个成语已经成立了。)还是不能获得第一手详实的资料的。
对于这样的建议,赵雍感慨:“大将军真的是老成谋国啊。”
赵雍想了一下,也就放弃了自己带着5万铁骑横扫天下的幻想,断然决定,立刻向全国宣布,让百姓响应征服,我们讨伐燕国。
国君的征召令下达了,赵国的乡村,再次响起了浑厚的歌声:“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偕行,与子同袍。”
国王又要征兵打仗啦,大家赶紧将武器铠甲擦拭干净锋利,准备好路上的粮食衣物,咱们一起上路吧,到时候好互相照顾啊。
歌声慷慨悲壮,没有悲伤抱怨,有的只是豪迈。对赵人来说,打仗就是天经地义的,打仗就是家常便饭。虽然浪费了粮食,耽搁了农时,但战争的缴获,会补充上这些损失而有盈余。虽然自己的命可能丢在战场,但也会换来一家的几年温饱安逸,这值得。
于是,一个个乡村,走出了一个个应征的战士,他们穿着短衣,用长戈挑着铠甲和干粮的包袱,背上背着盾牌,左面的腰间挂着宝剑,右面携带着弓弩,挥手告别送出村口的亲人,承诺着将带回让一家宽裕生活几年的缴获和赏赐,走上了通向汇集地点的大路。
沿途不断的有一样的士兵加入,这样,就由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三个,大家说说笑笑,憧憬着战斗的胜利,憧憬着缴获的丰厚,然后慢慢的汇合成一个伍。他们向伍长报道完毕,由伍长带着继续前行。之后,汇合成了一个两,两司马严肃的点名,确认没有逃征的,就继续前行。到了集结的地点,然后汇合成一个卒,然后继续向都城进发。到了国都,找到统领自己的战车甲士。于是一个个旅形成了,然后结合成师,最终整编成军。
动员集结如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