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放眼全球(1/2)
“这就是大清?”
“就这么一点?”
陈桐震惊之余实在无法控制自己,惊叫出声来。
一旁的何志辉、赵德安几人虽然没人失声惊叫,可一脸认同的表情也充分说明了他们此刻内心里的震惊。
脑海中地域广阔为天下之雄的大青果,竟然只占了‘天下’小小的一角,这实在太出乎他们的预料了。
哪怕在场的几人都是读书人,都知道中国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外国,可后者于他们眼中一直来都仅仅是蛮夷小国,哪怕蒙元一直都在标注自己远征几万里,可那些在此时此刻的中国正统读书人眼中真没什么份量的啊。
当赵亮拿出地球仪的时候,何志辉这帮子人里很多人都态度镇定,有了明末的西学东渐,再加上中国本身天文认知上的发展,地圆说在何志辉等人眼中已经很平常无奇了。
你认不认同是一回事,可你绝对听说过。
可出乎一干人预料的却是他们印象中为天下之中央天下之魁首的大青果,赫然是那么的小!
而且拨一拨球,说中国位于天下中央的说法,那也站不住脚啊。
如此实在有些破坏了这群读书人的三观!
陈桐是何志辉的大舅哥,陈老爷的长子,现在是不再进学了,可也是有秀才功名的。
所以跟何志辉这帮子人很能说到一块去。
他也挺喜欢来这里与一帮读书人谈天说地的。
“大家看啊,这地方大致就是陈州府了。这里是燕京城,这儿是广州府!”赵亮那个小细棍在地球仪上点了几下,话题就很自然的扯到了西方了。
“我在扬州听人说啊,广州那边有不少的洋夷。肌肤白皙却体味膻臭,无论男女皆蓝色瞳孔,毛发红黄黑褐各异……”
“那里头距离我大清最远的就是英吉利人,也就是红毛国,年岁商贸巨亿,以茶叶纺织为主。他们在这里——”
赵亮很轻松的找到了悬于欧洲大陆外侧的英伦三岛。
“这么遥远?”已经接触家族生意的陈桐震惊的道。“这么远他们还能赚这钱吗?”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这可是商场上的千年古训名言。而广州那边的海贸,洋人们要穿过的间距何止万里之遥啊。
虽然陈桐很早就知道海外贸易赚钱,他可是正儿八经的秀才。知道这海上贸易在李唐时期就已经很兴盛了,宋蒙时候更鼎盛之际,但陈桐对于外国具体的位置所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明确过。这般遥远的距离,外国人肯定是因为有利可图才会蜂拥而至的,但他实在难以想象如此遥远的距离下,茶叶、丝绸被运到西洋后还能有多大的利润?
赵亮哈哈大笑。这位何志辉的大舅哥可真是为他递来了一记好助攻啊。
这下他要好好的给眼前的读书人们上一堂课了。
“诸位怕是不知道,如今广州十三行光是对外出口的茶叶,每年已经超过了二十万担。而一担茶叶对外出口的价格少说也要九两银子。”一切知识都来自前世的度娘。
这可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一担茶叶一百斤就能值九两银子,也就是一斤茶叶要七八十个铜子,这在陈州府本地,已经算是中等茶叶的价格了。
“以最普通的武夷红茶为例,在广州的出口价格就是九两白银一担。可是这些茶叶漂洋过海到了西洋,以红毛国为例,你们知道哪儿的茶叶一斤又能买到多少钱吗?”
这句问话自然得不到回应。何志辉他们全都睁大眼睛的看着赵亮。
赵亮伸出了一个巴掌,口中说出了一个他们从没听说过的名词——先令,“五先令!”
“二十先令就是一英镑,而一英镑就能兑三两库平银。”
“也就是说,一斤在咱们陈州府三十个铜子就能买到一斤的武夷红茶,在红毛国就能卖到六七百个铜子。”至于有“绿色珍珠”之称熙春茶,在这个时代的英伦三岛上,一斤至少能卖出十个先令的价格,这点赵亮就不多说了。
“十倍之利啊,这是真正的十倍之利啊。”
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惊愕,没人能想到平淡无奇的武夷红茶在万里之外的西洋地界竟然是这么的昂贵。
那玩意儿在北地并不怎么畅销,在陈州府真就才三十个铜子一斤。这价格甚至比广州的武夷红茶成本价都低。
因为打闽地北上的茶叶可以走海路么。
大清是极贪婪的,这点大家心里有数就行了。闽粤两省的官府为了多收关税,就做了一规定,一应前往广州交易的茶叶,都不准走海路。以武夷山的红茶为例,从武夷山到广州,如果能走海路的话,成本最多增加四钱银子。可是要走内陆,那茶叶就要先后换七次船、交四次的税。一担(100斤)茶叶运到广州的成本增加到了白银三两八钱。
比运到距离更远的陈州府的价格都更高。
然后十三行的人再以九两白银一担的价格卖给洋人。地方如果是上等的武夷红茶,甚至是极品的武夷红茶,那价格还会更高出许多许多。
“所以,洋人虽然光是在茶叶上就一年要砸下两百万两白银,可他们赚的钱只会更多。这些人不远万里的赶赴我大清,怎么可能是白白送银子给咱们?”
“至于你们担忧的这一路上的运输安不安全,沿途落脚的港口又会不会征收重税,其他国家的商船我不知道,反正那个红毛国是不用担心的。”
“你们可别看这国家面积不大,就小瞧了人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