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冲冠一怒(1/2)
城头上的守军见到这么多黑洞洞的炮口,纷纷找地方隐蔽,所以几轮轰击下来,并没有多大的伤亡。
岳钟琪却并不在意,见城头上没有了守军,就让大炮对着城墙猛轰。
黄州城本来不大,加之百十年来没有战事,早已年久失修。没用了一个时辰,城墙就被轰出了两个几丈宽的豁口。
岳钟琪命令停止炮击,指挥大军冲锋。这时,城里的守军马上组织起了顽强的阻击,鸟铳火枪弓箭齐上阵,硬生生的顶住了清军的进攻。
手执火器进攻的士兵致命弱点就是没有盾牌,缺少防护。而城里的守军凭借着掩体向清军射击,用极小的代价换来清军巨大的损失。
眼见着兵士大量的伤亡,岳钟琪早已顾不上乾隆少杀人的原则了,命冲锋的兵士都退回来,指挥火炮又是一阵猛轰。
硝烟还未散尽,就令兆惠与何志远各领五百人,两人一组,一人手执盾牌作掩护,一人手执连珠火铳,向两个豁口发起冲锋。
李朝的军队并没有被火炮吓到,见炮击停了,清军又冲了上来,便又故技重施,鸟枪火铳齐向清军开火。
然而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次清军的打法却是前所未有的诡异。
守军的弹丸多数被清军的盾牌挡住,而在他们发射完,下去重新装填火药弹丸,换上下一轮士兵来射击时,刚一露头,枪还没有端平,就被一阵密集的弹丸打得血肉模糊。
看着上来的兵士并不多,然而他们手中那奇形怪状的武器却是见所未见。
根本不用像火铳那样,每发一枪就要重新装填火药弹丸,然后才能再发射,却是像有用不尽的弹丸,一颗接着一颗带着火光飞过来。
城墙上的守军被大炮压得不敢露头,而豁口只有那么大,纵使城内的守军再多,也不可能全部挤到这里来防御。
很快,守城的兵士被压制得抬不起头来,清军渐渐的逼近了城墙的豁口。城里的士兵也真够顽强,见躲无可躲,纷纷挺身而出,亮出了拼命的架势,要与清军同归于尽。
然而,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清军根本不给他们同归于尽的机会。纷纷现身的守军,密密麻麻的,正好给了清军大肆杀戮的良机。几百枝连珠火铳齐射,弹丸像雨点样射向城内的守军。
看着自己一方的兵士只有一次射击的机会,便像被割倒的稻谷一样,成片成片的倒下,守军开始胆怯了。
起初还能咬牙坚持住,不惜伤亡,用人海战术拼死顶住。就在这时,岳钟琪的诡计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把仅剩的一支两百人的连珠火铳队派了上去,又是一片弹雨向守军倾泻过来。
城里的守军哪里知道这是清军最后的家底了,还以为像这样的队伍会一批接着一批的上来。这支两百人的队伍,成了压垮守军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豁口处的守军先崩溃了,开始有人向后撤。
这一撤,立即引起了连锁反应,越来越多的人跟着向后撤,其余那几万人的守军见势不妙,纷纷逃命,李朝士兵如潮水般溃败下去。
对未知的恐惧是最致命的,这种闻所未闻的武器,不但给李朝的军队造成了重创,也摧毁了兵士的战斗意志。
对岳钟琪这位三朝名将的恐惧,叠加上对这种能像镰刀割稻草一样成片成片收割性命的神秘武器的恐惧,畏战的情绪像瘟疫一样在李朝军队中蔓延。
接下来,再没有遇到多少像样的抵抗,二十天后,岳钟琪的大军就抵达了汉城的外围。
李昑故技重施,一方面在汉城布置了重兵防守,一方面携着全体王公大臣,宗室成员逃上了江华岛。
北京,紫禁城里,乾隆每日接到六百里加急从朝鲜传来的战报,看着战事进展顺利,胜利在望,心中兴奋不已,悬着的一颗心也渐渐放了下来。
夏至这天,按照礼仪,皇帝要亲去方泽坛(也叫做地坛)祭祀皇地祇神。
祭祀从辰时开始,舞乐礼仪不算,只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这九个仪程下来,就要下跪七十多次,磕两百多个头。
礼部的司官引导着乾隆将这冗长的祭礼进行完毕,乾隆已经头昏脑涨,疲惫不堪。待到午时已过,皇帝的仪仗銮驾返回紫禁城时,坐在步舆里的乾隆已经昏昏欲睡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可是相当庄严隆重的事情,出入紫禁城必须要走南面的正门。
待车驾到了午门,乾隆强打起精神,摆出天子威仪,扫视着下面跪伏的群臣和站得笔挺的侍卫。
銮驾进了午门再向南,过了金水桥就是太和门了,一切都很正常,没有任何异样。所有人都想着马上送圣驾回到养心殿,终于可以松缓一下了。
突然,旁边站立的一名侍卫拔出腰刀,疾步冲出,向着乾隆的步舆而来。接近步舆的时候,接着前冲的惯性,他纵身一跃,腾空而起!
由于事起突然,他离着步舆又很近,当步舆旁的侍卫反应过来,抽出腰刀迎上来时,他已经落在了步舆上,没有丝毫迟疑,挥起腰刀,拼尽全力向乾隆的头顶砍下来!
步舆上只有方寸之地,一切都发生在瞬间,当乾隆发现时,那刺客已经跃上了步舆,他躲无可躲,只能绝望的看着那闪着寒光的腰刀向自己劈下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站在一旁的孙静猛的扑在乾隆身上。因乾隆坐着,而他是在一旁侍立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