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战国之高氏物语》

武林小说网(50ks.cc)

首页 >> 战国之高氏物语 () >> 第十九章 慎死滥长流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50ks.cc/214658/

第十九章 慎死滥长流(2/3)

下意识的举措,被通判一问,也是无法狡辩,只好硬着头皮拿宅院所有权说事:“况且地契也是在我梅川院手中,那善光院周围的土地,分明就是我梅川院的产业,取回自家田产,怎么能算罪过。”

他虽有话讲,但山内通判却也与他有话要说:“上川家庙本系私人,本家不愿意供奉真言宗,要改宗净土并不违背法度,骏府早有律令,严禁私下转让田产地契,况且平山庄两年前就被骏府收归直领,附近土地皆是骏府所有,你所说善光院周围土地归你梅川院所有,可有郡中批文示下,保人是谁?每年租庸的回执可有?”

净空和尚哑口无言,对啊!两年前上川家就被改易去了引佐郡,这里的土地早就是归了骏府。这所宅院只是郡里和庄所考虑到是佛堂,才没有派人过来驱赶净土真宗的僧人,但每年都是要收租庸。

这种田产归属权的纠纷,说别的都没用,依据法度,谁租赁就是谁的,你梅川院说是你的,那就拿每年交完租庸后,郡里给你开的收据回执出来就行了。

“当年上川家确实承诺,要将此宅院赠与我宗。”梅川院空善见弟子招架不住,连忙开口:“通判若是不信。可以去请上川大人过来一问。”

“我方才已经说过,转卖馈赠田产,要有庄所乡縂作保,骏府官吏开具文书,改换地契才作数,且不说上川家只是口头承诺,就算是真的私下转送地契,没有保人文书,也是算不得数的!”

“我远江寺家与豪族,皆享有“守护不入”之权,这等事无需骏府状书承认····通判····”

“禅师可以噤声了!”山内氏丰本就不已他年老德高为敬,听他如此视骏府法度如无物,毫不客气的驳斥道:“此时还未问道禅师,带我审讯足下时,再来答辩也不为迟。”

说完,也不管梅川院空善脸色难看与否,对净空和尚劝诫道:“田产所属,清清白白,无需再议,梅川院净空你为“宗论”祸首当罪加一等,若此时认罪伏法,我还可酌情减免部分罪责,不然即便你身为僧众,可免一死,也难逃长流青岛!”

“小僧认罪,小僧认罪,肯请大人法外施恩!”净空和尚本来还想再为自家辩解几句,一听“长流青岛”四字,登时面如土色,叩首顿地,苦苦哀求。

就连在场的差役公人也是,面露畏惧,像是活见了鬼的晦气样子。

高师盛暗忖道:“这位山内通判倒也不是迂腐之人,虽不动刑,却也会恫吓犯人,迫使认罪,要真请净空和尚去青岛走上一遭,还不如在这里就乱棍打死,尽早打发了他。”

山内氏丰所说的青岛,位于骏河与伊豆群岛之间的海域上,与伊豆丈八大岛齐名。根据《八丈岛志》、《青岛岛史》记载,先秦时孝灵大王七十二年(公元前219年),徐福受秦始皇派遣至东海寻找长生不老仙药到达纪州熊野。

徐福一行到熊野后,派遣童男童女乘船四处寻找仙药。途中船只被海浪冲散,乘坐童男童女的船漂到八丈岛,乘坐童男的船漂到附近的青岛。从此,八丈岛叫“护女岛”或“女岛”,青岛叫男岛或“童男岛”。

居住在八丈岛的童女和住在青岛的童男,每年南风吹来的时候,童男就渡海去八丈岛与童女交际,有意者可以同居。过一段时间后,童男仍回青岛,次年这个季节再来。若前一年同居的童女生下男孩,则由童男带回青岛;若生下女孩,就留在八丈岛。

传说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八丈岛与青岛因孤悬海外,生活困苦,自平安时起就是流放重刑犯的地方,平治之乱后源赖朝被流放伊豆国,就曾圈禁在青岛。

“犯死罪获贷者,多配隶骏州青岛及豆州丈八岛,皆有屯兵使者领护”;“初,僧人有罪至流,亦执针配役。至是,诏罢免之。始令杂犯至死贷命者,勿流二岛,止隶诸州牢城”。即死罪赦免者,甚至僧人犯罪开始也往两岛送。

囚犯在去两岛行前即烙上了“刺配八丈岛”或“刺配青岛”等字样,长达七寸左右。到达丈八、青岛后,即被岛上驻军昼夜看押服工役,多是开矿、造船等工役。有囚犯受不了岛上之苦,甚至有投海自尽的行为。

时下两岛为今川、北条两家更领其一,作用依旧是流放犯人的所在。但却不向平安时起负责供给人犯食水,全靠岛上自足,土着尚且生存艰难,有哪里有余力来养犯人。

为解决粮食、饮水不足以及看管人手不足的问题,世代负责管理岛上“牢城营”的童岛氏想出了诸多残杀人犯的手段,“活吞鱼”、“食布袋”、“劝君酒”等等方法,将人犯数量始终维持在一定数量。

“活吞鱼”把很细小的铁钩放进鱼肚子里,然后让犯人吞下,铁钩入肚,难以排出,钩破肠胃,犯人必死;“食布袋”最开始叫“土布袋”是给麻袋装满土,压在犯人肚子上,犯人只能出气不能进气,最后窒息而死。玩“石布袋”,具体讲,就是往麻袋里装鹅卵石,扎紧口儿,然后用这麻袋痛殴犯人,据说这样打犯人不容易见伤就死。

“劝君酒”是硬灌犯人海水,海水有盐毒,人岂能多饮,只“劝”上三四回,人也就完了。

即便牢城营狱卒,心情好,对犯人不打不骂,也不见得就会给饭吃。根据《平安律令》监狱方“应给饭食而不给者,杖六十”,即如果狱卒克扣了犯人的伙食,便要被打六十大板。


状态提示: 第十九章 慎死滥长流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