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罗幞头(二)(1/2)
第二天一早,高竽便出门了。
昨日虽然听了些不得了的消息,又在这长安城中做了件好事,也不算虚度光阴,但终究是没有见到老师,不算完满。
高竽没有忘记自己此行的目的是要参加科举准备入仕的。他推掉了住在老师府内的机会,是怕日后走的远了难免有人到处开弓,箭羽会伤到当初不严谨的自己。同样的,他现在去拜会老师,除了惦念师生情谊外,也怕这师生情谊日后成为掀倒他的一阵和煦的风。
他一出门,便撞见昨日那位高挑的姑娘。此时她正坐在旅店一层的一张方桌旁。拿着一个黑色的纱网似的东西愣神,看到高竽从楼上下来了,她几乎是闪电一般收了手,将那件东西藏了起来,并死死地盯住高竽。
高竽昨天就已领教过这位姑娘凌厉的眼神了。此时也并无不自在。
倒不如说让高竽不自在的是,明明是这母女两个受惠于人,这女子不但不言谢,一直用冰冷的眼神打量自己,并且一直都流露出一种居高临下的神态,仿佛他给她钱供她住店是天经地义一般。
“嘿哟,这姑娘甚是奇怪,公子您也别太在意。”见那女子直盯着高竽看,掌柜的不好意思地走过来,“这姑娘从天蒙蒙亮就起了,坐在这店中,手里拿着条男式的幞头呆愣到现在,如今又瞪着公子,哎,这长安哪就是如此,什么人什么物什么光景,嘿哟,您都能见着!”高竽笑了笑。
原来刚刚她藏的是罗幞头。
高竽微微欠身,与那女子算是打了个招呼。那女子并未回礼,只是盯着高竽。
高竽不再耽搁,一步跨出门,匆匆向韦应物的府邸去了。
穿过长安的早市,又是一段弯弯曲曲的巷子,高竽再次来到了韦应物的住宅前。
这次门房见了,连忙招呼道:“公子今日来的巧,大人这回在了!只是大人他忙了个通宵,现在正在和同僚议事呢。昨日大人深夜赶回,听闻公子的事,懊叹不已,吩咐小的公子今日若再来访,便迎进来。”
高竽心中暗叹,熬个通宵,还在议事。这算哪门子巧。
他略一拱手,便在门房的带领下进了宅内。
一路上高竽微低着头,并不如在长安城中一般左顾右盼。他知道,走在他前面领路的门房管事日日领着朝廷命官行走,都算是半个官场人物了。瞧那后瞟的眼神一个劲儿的扫过来。自己必须拿捏得当,不能失态,免得落得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丑名,还丢老师的脸。
谢过带路的管事后,高竽便在宅子偏南一间屋中坐定。
这几日应该是有大事了。结合着昨日在茶馆的所见所闻,与这几日老师的忙碌,高竽在心中得出这个结论。
不知为何,那名女子的脸在他脑中挥之不去。
屋外逐渐响起脚步声,越响越急,高竽头脑一空,心也随之紧张起来。
房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名清朗的中年男子自门外走了进来,抚掌笑道:“高竽,可算是见着了!”
这便是时任比部员外郎的唐代大才子韦应物。
高竽起身迎了上去,之前的盘算猜测构想种种都暂时被他忘在了脑后。见到老师是他自家中出发、踏入长安城再到现在为止最欣喜的事情。
在家中读书时,高竽有老师的书信常伴身侧,如今真正见到了韦应物,他一时间却不知从何开口,只是口中喃喃道:“老师,学生搅扰了。”
“哎,何来搅扰一说呢?只是我如今在朝廷作官,于公于私,都得尽心尽力,所以昨日怠慢了你,啊?莫怪啊!”韦应物带着笑扶住高竽的胳膊,领他重新坐回位子上。
“毕竟,哎,朝廷嘛,不比我之前在同德精舍闲居的日子,哈哈哈哈。”韦应物爽朗的笑着。
高竽也跟着笑了。他很是感激地望着老师,能将这种轻易不能够传出去的话就这样在他的面前自然地讲出来。
“不过高竽,你可知道为师近些天在忙些什么吗?”
高竽的笑收敛了些,他知道接下去的话,大概真的是不能够传出去的。
“学生不敢妄自揣测。”
“哼,那河朔三镇要反哪!”韦应物直截了当的一席话有如惊雷落地。高竽半晌不言语。
老师一句话的时间,他想了很多事情。想到儿时的长安,少年时期的读书生活,自己还未明晰的仕途,以及风雨飘摇的大唐。
一个“反”字,足以让饱受战乱之苦的大唐重新震动。
“敢问老师,这反……”
“你明年开春要去科考,与你说了让你肚里也有个底,”韦应物坐在一张椅子上,喝了口茶,“那李宝臣你可知晓?”
“可是那成德节度使?”高竽心中有数,老师便是要与他讲一讲那李宝臣的反水之意了。
“现如今应该称他为前成德节度使了。”韦应物面色凝重。
“怎么?”高竽大惊问道。
韦应物的脸色陡然一黯:“他死了。”
高竽面上震惊,心中却有无数个疑惑。这与他昨日在茶馆中听到的似乎有些出入。
“既然李宝臣已死,那藩镇便少一个节度使的羽翼,可这反……”
“我们原以为,李宝臣之子李惟岳是个懦弱老实之辈,其父虽有反心,他约莫不会牵涉其中。李宝臣死后,朝廷的意思是让李惟岳赴京护孝,哪知,”韦应物用手轻敲桌子,“他却反了。”
“原来是这样。”高竽心中恍然。昨日他在茶馆中听闻那当差官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