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势力的更迭(1/2)
“二哥?你怎么过来了?”
因为冯智戴的身份比较特殊,所以李丽婉没有像对待寻常客人那般请他去前厅等待,而是直接请到了西厢茶座那里。
如果不是冯智彧在教导李承乾这事儿太过严肃的话李丽婉甚至会带着冯智戴直接去找冯智彧。
“怎么,你在长安都没收到消息吗?”冯智戴笑着站了起来。
时隔一年快一年半的时间后亲兄弟二人再次相见,没有那么多感动之类的情感,有的只是平淡,是探寻。
“我应该知道?”冯智彧有些奇怪,但还是拉着自己二哥坐了下来,并且倒上了一杯茶。
“你是应该知道的,不过看来陛下是想要给你一个惊喜,因为正是陛下把我从岭南调过来的。”
冯智戴有些感慨地看着自己这个弟弟。
以前的冯智彧是很不着调的,但自从进入贞观时期之后冯智彧就好像是换了个人一样,冯智戴印象最深的还是前年过年的时候。
前年冯智彧是带着李丽婉回高州过的年,那会儿冯智戴就发现自己的这个弟弟沉稳也冷静了许多,在很多事情上的看法甚至比他都要全面。
要知道,在贞观之前,世人对冯盎儿子的看法还是以他这个二儿子为首。
老大沉稳但不够出色,老二有勇有谋是最为出色的一个。
至于老三……不提也罢。
而从贞观之后,冯智戴发现他对这个弟弟的了解还是太少了,哪怕他和大哥冯智戣一直以来都是冯智彧最亲近的人。
“父皇调你过来的?我没听说过啊?”冯智彧很是惊讶。
要知道,现在的冯智彧毫不夸张的说已经进入了权利的最中心,有很多事情甚至就连长孙无忌都不知道但是他却知道。
而现在,冯智戴从岭南进入了长安,这不是小事儿,而且还是冯家的事儿,但冯智彧却不知道。
“别担心。”冯智戴笑着拍了拍自己弟弟的肩膀,给他宽着心。
冯智戴很聪明,比冯智戣这个冯家这代的老大都聪明,他自然是知道现在的局势的。
虽然现在李氏皇族和岭南冯氏亲密无间地跟什么一样,但这关系还是比较脆弱的,不仅是冯家的人,怕是就连李世民都会时常寻思。
不过这次他进京还真的是好事儿。
“看看这个。”冯智戴说着从他带来的包袱里掏出了一个木盒,递到了冯智彧的手中。
“这是任命?”拉开了木盒,看着里面黄橙橙的布帛,冯智彧讶异地挑了挑眉。
这玩意儿他见过,而且不止一次。
圣旨。
自己二哥带着这东西进京来了,那么显然就是得到了新的任命,而且从其脸上的表情和一直以来的态度来看应该还是上调了。
冯智戴笑着点了点头但是却没有说话,只是示意冯智彧自己打开看看。
“哦呦嗬,不愧是老头子最看好的二哥啊。”
仔细地看了看圣旨,冯智彧惊呼出声。
要说这两年冯智彧经历的场面也不少了,甚至连突厥之战以及朝堂互掐和宴请颉利的这种场面他都见过,但就算如此,见了这圣旨上的内容之后还是忍不住惊呼出声。
“看好?还是算了,那都是以前了,现在整个大唐谁不知道你这个最为年轻的太子少傅?”
冯智戴闻言笑着酸了自己的弟弟两句。
“太子少傅?还是算了吧,就表面风光罢了,二哥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爵位也就是个子爵,勋就不说了,官职还是个谏议大夫,哪能和你比?”
“左武卫大将军,这可是正三品十六卫大将军啊,更别说还挂了个伯爵,这我哪能比得了?”
冯智彧一边说着一边惊叹着,这次李世民的手笔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了连冯智彧都没想到。
正如他所说的,左武卫大将军是正三品的十六卫大将军之一,而且还是有实权的官职而非散职,这几乎可以说是大唐武官一辈子奋斗的目标了。
十六卫大将军是正三品,在这上面有实权的武职也就只有十二卫上将军了,这就已经是武官的顶峰了。
当然,这是实际上的,理论上武职的巅峰并不止十二卫上将军,而是天策上将。
但那玩意儿是一般人能想的?
终唐一朝,天策上将也不过只有李世民一个人而已,哪怕是后来也只有宋朝和五代十国时期有六个人得到了这个殊荣。
唐朝没有,唐之后也只有六人,所以,这玩意儿是那种连想都不能想的那种。
“这下子,咱们冯家算是自曾祖母之后第一次支棱起来了。”
冯智彧有些感叹。
一门三爵,一个国公,一个伯爵,一个子爵,这真的是史无前例了。
这还不止,老子冯盎是上柱国、高州总管、耿国公,再加上这两年李氏皇族和岭南冯氏关系的愈加紧密,冯盎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最顶端的那批人了。
长子冯智戣现在还没什么成就,但任谁都知道就以其守成的性子来说已经是个难得的继承人了。
现在,二子冯智戴得了左武卫大将军以及罗阳伯的官职和爵位,一个是正三品有实权的武职,一个是正四品的伯爵。
就连最小的嫡子冯智彧都有个子爵,甚至还有个太子少傅挂着。
任谁都能看得出来岭南冯氏现在是起飞了,只要后期不作死,那么以后的道路是属于瞎子都能走的那种。
相当于是现在的长孙氏了。
“老头子应该很高兴吧、”冯智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