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岭南冯氏的努力(1/2)
作为大唐的统治者,李世民无疑是最着急的那个人,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冯智彧其实比他还要着急。
在面对同一件事的时候,摸着石头过河和已经见证过结果的人在心境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摸着石头过河的人或许会很着急,但这种着急是属于正常的、没有办法的那种着急,但见证过结果的人就完全不一样了。
还是后世很火的那句话:如果我没有见过光明,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但是,没办法。
“夫君……”
送走了李世民夫妇,李丽婉一脸担忧地走了进来。
她刚才被长孙皇后给拉走了,因为冯智彧和李世民谈论的事情已经上升到了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层面,不管现实如何,在名义上她们这些女眷是没有旁听甚至是参与的权利的。
但离开归离开,她们却并没有走远,而是在西厢旁边听起了墙角。
这是长孙皇后给李丽婉上的第一堂课。
作为女眷,她们的确是没有参政和议政的权利,但是她们却有给自己排忧解难的义务。
从现在的情势和权利侧重来说,李世民和冯智彧其实是没有什么差别的,因为从贞观三年甚至是贞观二年下半年开始,有很多很重要的事情冯智彧其实才是首当其冲的那个人。
很多很多的事情都是他给出了最后的解决方案。
承担着这样的职责和义务,他们要承受的压力很大,而作为妻子的她们就应该在这个时候站出来。
或许她们不能就事情的方面给出答案,但却要帮助自己的丈夫放松心神。
人其实就是一根弦,绷得时间太久了就会断掉的。
和长孙皇后从头听到尾,李丽婉一方面担心自己夫君和父皇的关系,一方面又担心承担了这么多的夫君会禁受不住这份压力。
冯智彧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把李丽婉揽入怀中,而李丽婉也静静地趴在冯智彧的胸膛上。
另一边,皇帝的龙撵上,长孙皇后也是一脸的担忧。
“二郎,智彧这孩子……”
“朕说了,这是朕欠他的。”李世民依靠在一旁,一脸的疲惫。
“不是,妾身是想说,今天的二郎似乎是有些不太一样。”
轻轻地给李世民舒着气,长孙皇后道出了自己的担忧。
“观音婢,你说,朕真的能如同信任辅机那般信任这小子吗?”
李世民这话一出,沉寂的气氛开始在这对皇帝夫妇的周围蔓延。
信任,这是人和人之间永恒的话题。
除了父母亲人,没有人敢轻易地去相信一个人,而李世民这种身负整个天下的人更是不敢。
即便是冯智彧已经娶了他的长女,即便是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半多,即便是这两年半多冯智彧为大唐的江山社稷贡献出了无数的计策和奇物。
但在内心的深处,李世民对他还是有那么一丝的不放心。
不是他不信任冯智彧,如果抛开事实单单去谈冯智彧这个人的话李世民是信任的,但问题就在于冯智彧不单纯是一个人。
他身后还有这岭南冯氏这样的势力。
帝王是多疑的,早在贞观初年李世民就曾怀疑过岭南冯氏是不是有造反的心思,哪怕这种怀疑是在谈殿指使南方的官员上奏而留下的。
疑人易,信人难。
谈殿一个简简单单的计策,让李世民从贞观初年怀疑到了现在,甚至是在冯智彧做出了这样的努力之下都没有完全的消除。
“二郎,或许这件事妾身不应该多说,但都已经两年多了,高明和代玉的婚事也是越来越近了,或许我们……”
即便是作为皇后,能说的也不是很多,长孙皇后把话说到这个地步已经可以说是明目张胆的拉偏手了。
人都是有情感的,很显然,长孙皇后就是被这两年的冯智彧给影响到了。
但长孙皇后不这么说还好,她这么一说李世民反倒是更加警惕了。
试想,当你的枕边人,一个王朝的皇后都帮着别人说话,那说明了什么呢?
“二郎,或许,我们应该抛开一些别的事情去单纯的想问题。”
作为李世民的枕边人,从动乱中一直陪他到现在的女人,长孙皇后怎么可能不知道李世民在想什么?
“二郎,试想一下,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做了智彧这两年所做的事情,你会怎么想?”
李世民怔住了。
是啊,一直以来他不能对冯智彧完全信任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岭南冯氏这个势力,如果是一个寒门子弟甚至是平民百姓的话他怕是早就将其提拔起来了吧?
最起码不会两年多还是个谏议大夫和子爵的程度。
再想想看,这两年多以来岭南冯氏好像也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但自己却被心底里那种刻板印象给迷惑了。
岭南的地势和冯氏的影响力成了李世民心头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在朝廷无法顺利或者短期内对其进行直接擎制的前提下,这种阴影从未消失过。
但抛开戒心去看问题,这两年岭南冯氏做的还少吗?
贞观元年,冯智戴带兵进京,驰援朝廷攻打径州罗艺。
贞观二年,冯智彧携带四十万石粮食进京,驰援朝廷赈济关中百姓。
同是贞观二年,勒石记功的提出和实施让冯智彧这个岭南冯氏在长安的代言人成了众矢之的,而这个计策偏偏就是冯智彧提出来的。
贞观三年,冯智彧为朝廷北伐拿出了扭力投石车和火炮,岭南冯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