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2/2)
,路上就不大好走,比往日多用了一个时辰。到槐树庄时天色就有些晚了,林琰就没进门,辞了贾母便走。贾母没喊住,又见宝玉浑身泥泞,便顾不得林琰了。忙忙拉着宝玉往屋里走,一壁走,一壁埋怨道:“这些事自有奴才们,哪用你一个少爷亲身亲历?你身子骨弱,若是有个什么,你教老祖宗还怎么活。”不免就有些埋怨林琰,道:“琰儿也是的,怎么也不知拦着你。”
说着已进了门,贾母还不松手,宝玉便推了贾母的手,说:“带的人也不多,难不成要表哥推车?”又说:“老祖宗,我回房了。”
这话说得贾母又心酸,更心疼。若他们家没有败,她的宝玉又何必在人前低声下气?就想起徐老太太,她在徐老太太跟前,不也要陪笑脸么?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回金陵虽免了这种尴尬,到底比不得天子脚下,也能与林家更亲近。于今,他们能依靠的,也就这一门亲戚了。
想到这里,贾母一腔的心疼顿时便散了,叹了一口气,摆手道:“去罢,叫袭人给你煮一碗姜汤,去去寒气。”又吩咐袭人,道:“好生服侍宝玉。”
王夫人道:“我跟着过去看看。”
贾母看她一眼,却说:“你别糊涂。”
母子连心,做祖母的看着都心疼,何况是作母亲的。贾母担心王夫人会因此怪上林琰,不得不提醒一句。
王夫人一愣,随即道:“是。”听没听进去,只有王夫人自个儿知道。
炕已经烧好了,屋里十分暖和,尤氏和李纨扶着贾母上了炕,鸳鸯捧了茶来,李纨接过去亲手捧给贾母,道:“要不要请个大夫给宝兄弟瞧瞧?”
贾母摆手,道:“这会子也晚了,明儿早些打发人去城里请。”
林家给这个庄子,必是思量过了的。她无事时仔细算过,凭庄子每年的出息,他们但凡省减些儿,除却一家子吃穿嚼用,还略有富余,或可请个先生回来。
可贾母万事不肯将就,王熙凤的丧事就用了九十多两,宝玉的吃穿用度,还和从前一样,身边也四五个丫鬟伺候,又这么三天两头请医生,家里的银子已经没有多少了。请了几个先生,学问好的他们家请不起,请得起的,贾母又瞧不上。隔壁村的刘秀才,学问不高,但学生教得极好,十里八乡的孩子都愿意往他那里送。她想着,送过去总比在家里白耽搁着好,贾母却说:“这村里能有什么好的?乡下人不识字,遇到个识字的便当是才子,你怎么也信?仔细耽误了兰儿。”
没去刘秀才那里,不也耽误着?但这话她不敢和贾母说,贾母说去城里请医生,她也只能应,遂道:“是。”
说着,玉钏儿几个搬了尺头进来,贾母就问:“哪里来的?”
玉钏儿道:“林大奶奶打发人送来的,”指着缎子说:“这两个给老太太做春衫,这一个给大太太,这一个给二太太,珍大奶奶和大奶奶姑娘们还在车上,都写好了签字。”又说:“那几个口袋有米也有肉,有一口袋御田粳米,林大奶奶交代说是单给老太太熬粥用的。”
贾母笑道:“这孩子……”但笑容淡淡的,不知要说什么,却没说出来。
李纨守寡之人,所以是尤氏跟着去应酬。
见贾母高兴,尤氏笑着奉承道:“昨儿老太太不过多吃了半碗粥,林大奶奶就记住了,巴巴的送来。米是小事,难得的是这份心。”
李纨冷眼瞧着,贾母其实是不高兴的。因为,若换做从前,她哪里就缺了御田粳米熬粥。但她没说。
便议起卢慧娴如何孝顺,及至林珗和林琰黛玉,正说得高兴,忽一个年轻媳妇子走进来,道:“老太太快去看看罢,二奶奶好似要生了。”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