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债主齐聚(2/3)
>建军砖厂。市农行带市法院上门,顾安民很淡定。
现在连判决书都没有,更谈不上强制执行。
对方此次到访,无非调查取证。
只要积极配合,陈述难处,再体现自身社会价值,以及潜在的还款能力,事情终会有转机。
这是搞了那么多年工程,积攒的经验。
只不过……
为什么会来这么多人?
整个通往砖窑的荒野小路上,乌泱乌泱,全是乡里群众。
并且。
乡大领导、乡二领导、王所长……
顾安民愕然之后,猛然想起,穷乡僻野,别说群众,恐怕领导都不懂律法流程。
大伙把这次调查取证,当作强制执行了!
好家伙!
万众一心,共度难关么?!
顾安民灵机一动,邀请市农行和市法院的领导,到旁边小屋喝茶休息,趁机跑回厂长办公室,拿起座机联系张伟的大哥大。
“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以最快速度,给我准备五顶红色安全帽,十顶白色安全帽,记住,红色一定要酒红色,不是纯红色。”
“厂长,咱乡里哪有那玩意?”
“那你订好饭菜送过来,我尽可能拖延时间,?”
“够了,我去客运站,找县里发车的司机帮忙买。”
“嗯!”
顾安民放下电话,等走出厂长办公室,砖厂外早已人山人海。
“小顾,怎么样?”乡里两位领导走上前,大领导担忧道。
“暂时没问题,您二位在我办公室休息会,先别露面,如果我兜不住,您二位再来救场。”
“嗯!”
“那我先去忙。”
顾安民说完,走进被列为临时招待处的小屋。
屋内几把椅子,一张木制方桌。
桌面上整齐排列着建军砖厂自开办以来的所有材料,包括乡里经营时期的亏损。
当然,乡里亏损,跟老顾没关系,只是作为资产评估参考。
而与砖厂有关的证件,则是铺在墙边,由另外几名法院干事进行统计、验证。
顾安民早就摸过老顾的家底,知晓自家老爹胆小怕事,所有手续齐全,绝不会出现问题。
至于无法偿还银行贷款的问题出在哪?
犹如水泥厂孙兴说的那句话:你家正规,你家破产。
老顾这几年压根就没赚多少钱,
但他捐了一座学校,30万;
买了一辆进口轿车,45万;
购置一台30吨挖机,25万……
加上百达丽菲、大哥大电话、不舍得穿的西装、当宝贝的皮鞋……
这些钱哪来的?
肯定贷款。
如果砖窑存续,利润不断,自然没什么问题。
但洪水来袭,砖窑严重损毁,砖厂无法经营,更没有收益入账……
就造成如今局面。
如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成了让银行和法院相信你有还款能力。
由于不熟,顾安民没敢连开口。
一个小时后。
法院带队领导放下钢笔,摘下老花镜,“顾安民?”
“是的,领导。”
“你父亲顾建军,去哪了?”
“为了修好砖窑,四处奔波,应该在南方。”
“你能为建军砖厂背书?”
“可以的,我是顾建军唯一继承人。”
“据我所知,你有四个哥哥。”
“他们在边疆,从不过问家里事,与他们无关。”
法院老领导点点头,拿起钢笔书写一番,“目前,建军砖厂需要偿还农行30万,建行45万,信用社25万,另有其它民间贷若干。根据我院调查,建军砖窑失去复产能力,你可有异意?”
“有!”顾安民重重点头。
“你说。”
“建军砖厂有一千七百万返碱红砖,看似卖不出去,我却可以用它培养瓦工……领导,您身居高位,或许不知道……”
“我知道瓦工,知青下乡期间,也做过。”
“哦,那就简单了,我可以用这些返碱红砖,加上粘土,或者廉价水泥,将十里营没文化的小工,培养成瓦工,也就是砌墙师傅,收入翻倍,改善十里营就业环境,增加农民工收入。”
“不错!”
法院老领导眼神一亮,赞叹道,“有心了。”
“当然,培训瓦工,属于半公益事业,我只收取三百块培训费,无法增加砖窑收益,但是……”
顾安民走到小黑板前,“当第一批两百名瓦工培育结束,我可以招聘一批小工,组建施工队,承揽乡镇建设项目,比如民房重建、老屋翻盖,如此,我不仅能解决瓦工学徒就业问题,还能以另一种形式还上贷款。”
“好想法!”
法院老领导再次点头,并瞥一眼此次说服自己来十里营的某个下属。
或许,事情远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顾安民试探结束,大概能够确定,法院老领导,应该是正义的化身,当即打开话匣子:
“领导,近年来上级愈发重视环境治理,像我家的老式轮窑,说不定哪天就会被淘汰。虽然大水无情,却也是一种机遇,如果银行能给我足够的宽限期,让我攒够起步资金,我认为,以水泥和石屑压制的免烧砖,将成为未来建筑业砌筑的大趋势。”
“免烧砖?这个我略有耳闻,低成本,无污染,主要是,能够避免烧结砖那种破坏耕地的状况。”
“是的领导,如果银行能为建军砖厂延长五年偿还期限,我愿意支付对应利息,并保证有能力偿还本金。”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