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大巫跳舞,心生疑(2/2)
民间的巫术祭祀活动普遍采取歌舞音乐的形式,因此产生和传承许多歌谣和神话传说。巫舞在上古社会多与求雨有关,凡求雨必呼巫来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多有记载。专门有一种求雨的舞叫”舞雩”,”若国大旱率巫而舞雩。”这种舞也要手执牛尾。求雨以后,如果天不降雨,就要把巫放在火里烧,甲骨文有”烄”字,就是指焚巫。这种祷雨祭,在春秋战国时代还有遗留。
传说始于伊耆氏时代的蜡祭,是一种在年终举行的祈祝丰收、酬谢神只的祭典。蜡祭的神有8位,有神农氏、后稷、农夫神、井神、猫虎神、堤神、河道神、百谷神等与农事相关的神灵。
蜡祭时,巫穿着黄衣黄冠唱祭歌,跳祭舞。举行蜡祭的这一天,成为农民休息娱乐的日子。在楚国祭神歌舞《九歌》中,神的形象是由巫觋扮演的,巫觋穿着彩衣翩翩起舞。祭坛上布置着琼花芳草、桂酒椒浆,主祭者身佩美玉,手持长剑,乐队五音合奏,拊鼓安歌。
汉代初年巫风仍然很盛,汉高祖常以巫祭祠天地山川。汉高祖曾令天下立灵星祠,祭祀灵星成为全国性祭祀活动。灵星是天田星,主谷。祭祀时跳灵星舞。舞者为童男16人,舞蹈动作是教民种田的劳动过程:除草、耕种、耘田、驱雀、舂簸等。
汉代春旱求雨,祭共工,小儿舞8丈青龙。夏旱求雨,祭蚩尤,壮者舞7丈赤龙。秋旱求雨,祭少昊,鳏者舞9丈白龙。冬旱求雪,祭玄冥神,舞6丈黑龙。天涝淫雨不止,伐鼓而攻之以止雨。
至晋时有人看到越地两个女巫(章丹、陈珠)的法事活动,不仅两人都有美色,服饰艳丽,而且舞步轻盈,模仿灵鬼的音容笑貌,舞袖翩翻,技巧很高。南朝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也工于巫舞,常在宫中聚集众女巫击鼓歌舞,名为祀神,事实上已是娱人的工具了。
巫舞的作用主要是分为两种:一种是请神灵,一种是驱鬼妖。驱鬼妖的舞,基本上保留着集体狩猎的那种武的形式;请神灵的舞,则编排出崇敬,礼貌等比较文的形式。这种区分使人类舞蹈的本质也产生了分化和变化。
人类的舞蹈从这里开始,走向舞蹈艺术的发展道路,而不再是单纯的集体狩猎劳动。但是,就巫舞的作用和本质来说,巫舞和现代舞蹈艺术的概念是不同的,巫舞只是和超自然的,无形的神灵通话的语言。
然而,若是说请神降幅来跳巫舞,这个我是相信的,但若是在葬礼上来跳这个东西的话,我总是觉得面前的情形有些不合时宜,貌似有些驴唇不对马口的感觉。然而,这会是桑林婆婆寨子里面的风俗吗?
“这他妈算是哪门子葬礼啊?在葬礼上面跳这个?”崔明伏指了指正在前面舞的正欢实的巫虺文,“我他妈就看过在葬礼上面跳艳舞的,但是没有看见过跳这种傻逼舞的!”
我和崔明丽瞪了他一眼虽然我们对这个巫虺文都没有任何的好感,然而这毕竟是桑林婆婆的葬礼,死者为大,有些时候我们还是需要来注意一下我们的言行,会不会对死者造成了不必要的蔑视。
“这不是在祭奠……”崔明丽压低了声音,“韩小天,我觉得这巫虺文貌似在请什么东西,但绝对不是祭奠!”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