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以诗明志(1/2)
从两晋之后,天下文风变得以简洁为主,很多赋诗都以律诗绝句为佳。/p
此时殿上不少都是此中高手,不过三两盏茶的功夫,便有人露出会心微笑。/p
崔元礼和卢承庆对望一眼,彼此眼中都有些别样韵致。/p
虽说五姓七望同气连枝,但同辈弟子之间,多少还是有些别苗头的意思。/p
“看来二位俊才都是有了佳句了?可否吟与诸位听一听?”/p
崔元礼微微一笑,躬身道:“陛下,殿中都是大唐人杰,不如让他们先来献诗,如何?”/p
这话的意思是,给别人一个露脸的机会,不然他们的诗一出,便没有人能露脸了。/p
说的委婉,态度狂傲,那些京中子弟和低阶官员却不得不感激,这机会还是人家让出来的。/p
李渊点点头,身旁的小黄门扯着嗓子喊:“那位先来献诗?”/p
唐时的文人可没后世被阉割的那般温和,所谓的谦逊不过是迂腐的书生气。/p
“我来!”/p
一个声音高喝,众人回望,只见是一位身穿淡青官服的中年男子。/p
“微臣唐临有诗献上。”/p
这唐临看服饰只是八品参军,但却是东宫出身,显然,是太子的人。/p
“白鹿一何驯,长随道祖君。/p
必教吾在野,当与尔为群。/p
静饮清溪水,闲眠碧洞云。/p
犹胜市朝里,逐众走纷纷。”/p
“微臣赋《白鹿》诗一首,以贺陛下。”/p
那唐临吟毕,躬身施礼之后,退入人群。/p
这诗句中透露着恬静淡雅之意,与此时的场景并不太合,但对白鹿的描写很有几分道韵。/p
“不错,不错,此人有几分才气。”/p
几位重臣都是点头,李渊却是笑而不语。/p
“微臣裴宣俨见过陛下,见过诸位大人。”/p
裴家在隋唐之事很是鼎盛,虽名望不及五姓,但家中也是人才辈出。/p
“赋命斯千载,登仙托五云。/p
发祥呈玉质,标异冠星文。/p
食荐时鸣野,游林或命群。/p
白环何日至,真祖有前闻。”/p
“臣赋诗《鹿》一首,贺我大唐得鹿而天下合!”/p
此诗句一出,众人都是赞叹不已,全诗虽无鹿字,却是将鹿的外貌习性写尽了。/p
“此人是齐王府上学士,据说颇得齐王看重。”/p
“裴家果然人才辈出,在世家中也算是顶尖的了。”/p
“呵呵,那边不是还有五姓七望在吗?陛下这次不就是为了拉拢他们?”/p
“莫要多言,揣摩上意。”/p
······/p
不管别人议论,韩啸倒是对这位齐王府的学士多看了几眼。这一位当年是有心投靠秦王李世民的,后来被齐王元吉鸩杀。/p
今日看来是个人才啊,而且敢站出来跟五姓七望打擂台,要不要救?/p
韩啸这边沉思,殿中又有数人献诗。才情高的自然博得满堂彩,那立意不够的,起码也能让君臣眼熟一下。/p
等再无人上前,那崔元礼看向卢承庆。/p
“卢兄,要不你先来?”/p
卢承庆也不谦让,上前几步,一拱手道:“范阳卢承庆见过陛下,见过诸位大人。”/p
范阳卢家?/p
不得了,果然这五姓七望站到李唐这边了。/p
其实只要卢承庆和崔元礼出现在今日的宴会之上,不管怎样,李渊都会将他们逼出来,让众人眼熟。/p
“涿鹿闻中冀,秦原辟帝畿。/p
柰花开旧苑,萍叶蔼前诗。/p
道士乘仙日,先生折角时。/p
方怀丈夫志,抗首别心期。”/p
这诗句一出,殿中嗡嗡的议论声响起,这诗,似乎别有所指啊。/p
“我范阳卢家愿追随大唐皇帝陛下,一统天下!”/p
果然如此!/p
这宴席,根本就是接纳五姓七望的“接风宴”啊。/p
“朕出身陇西李氏,与你们范阳卢家也是世代姻亲,今日卢家愿助我大唐,朕心甚慰。”/p
李渊满面含笑,看向卢承庆。/p
“请回去转告卢家修贤老郡公,朕欢迎他来长安。”/p
卢家现任家主卢修贤乃是前朝郡公,虽早就赋闲在家,却是执掌卢家,是卢家的主事之人。/p
“卢承庆一定将陛下的话带到。”/p
这边说完,他看向崔元礼,“崔兄,请——”/p
崔元礼也不谦让,径直上前。/p
“绕洞寻花日易销,人间无路得相招。/p
呦呦白鹿毛如雪,踏我桃花过石桥。”/p
这诗一赋出来,那些文臣都是心中一叹,这些世家高门都是不要脸皮的,当初不看好李唐之时,怎么邀请都不来。现在见李唐有鼎定天下之势,个个都是上杆子爬。/p
“不错,不错,崔家一向诗礼传家,后辈中都是人才,怎会升迁无路?不知元礼可愿留在长安为官?”/p
“臣崔元礼拜谢陛下!”/p
果然是打蛇顺杆上!那些长安城中的勋贵子弟今日算是见识到这些世家的可怕之处,这变脸的姿势真的是望尘莫及啊!/p
李渊哈哈一笑,今日这场宴会,终于将五姓七望中的两家套住,这般收获,怎不让他开怀大笑?/p
“父皇,臣女记得曾听一位俊才吟过‘低首抬眉一笑间,便胜人间四月天’这般的佳句,想来今日他也定能赋得一首好诗?”/p
作为全程参与到狩猎与显圣之事中的桂阳公主,这几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