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最差生理论”vs“对折理论”(1/2)
初为班主任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不懂就问,从我上学的时候就知道这个道理。/p
还记得初中的时候调皮,把几何体抽出来一个已知让老师帮着做,给年轻的数学老师急的满头大汗。/p
走上教师岗位后我也常常和身边或者网上的前辈们学习,学习他们特有的方法,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早日找到自己的教学风格。/p
在探寻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两个教学理论,和大家分享一下!/p
“最差生理论”:已经忘了是谁给我讲述的这个“最差生理论”。/p
大概的意思就是说,一些“厉害”的班主任,都会把班级里树立一个“坏”榜样,让他什么错误都犯,打架,早恋,抽烟,喝酒,上课睡觉五毒俱全!然后班级里的学生就会自动排斥他,然后这个孩子一直坏下去,别的学生就好管了,其他孩子的成绩自然有所提升。/p
我当时问了个问题:“那这个最差生以后怎么办?彻底放弃了吗?”/p
我记得他当时给我的答案是“废掉他!”,意思就是选中这个孩子的那一刻,他就注定考不上好的大学了或者说他就考不上大学了,这辈子也就荒废了。/p
这种看似舍弃部分保全大局的方式,要是放在战场上或许是对的,但这是学校,是决定一个孩子命运的地方。/p
这种做法让我联想到了主神造物这四个字,选择“最差生”的这一刻,教师似乎站在了神坛之上。他的一个教学手段影响了一个人的一生。/p
当初工作调转回二中,一进大门迎面可见石碑上刻:“为了学生终生发展服务”这十个字时刻提醒着二中人的教学目的何在!/p
我回来二中当老师的第一天给石碑照了相发的朋友圈,心中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做一个好老师。/p
我对这个“最差生理论”很好奇,但我从没打算尝试,也不会尝试。/p
除了这个“最差生理论”我还接触过另外一个理论,我把它命名为“折半理论”。/p
意思就是说作为班主任的我精力肯定是有限的,有限的精力想带着全班78人都上岸那是不可能的。/p
“折半理论”认为只要把成绩单对折一下,把下面的放弃有限的经历管理上边的孩子就好了。/p
我觉着这个理论的创造者真的有点可笑,后面的孩子也在这个班级里,如果不管理放任下去整个班级还能好到哪里去?/p
在此我很庆幸我的初高中班主任都没把这两个理论用在我身上。/p
我的想法很简单,他们能在我的帮助下成长就行了,能在未来适应社会就可以了。/p
正是因为我对上述两种理论的摒弃才有了十八班后期的快乐。/p
对于班上这些“小魔鬼”我也在尝试着逐一攻克,“自由舰”和刘宇鹏晚自习说话严重,我直接把他俩调离班级,放三楼我办公室单独“关押”两个人拉开距离学的还挺认真的。/p
桓桓和姜晓雨晚自习放到全班最后面的大空场,南北分别放一个,然后生物给他们几个单独留作业。/p
姜晓雨的字写的很工整,我认命她为“班级机要秘书”每天负责用大本记录班级大小事宜。当然对于这个无利益不行动的小胖子,我给她每天支付一元钱的工资,每月月末结算。/p
这个“效果”还真不错,全班谁犯错她都照记不误,用好吃的收买她都不买账。/p
时间一天天的过,十八班还是纪律倒数第一,宿舍扣分还是最多,但数据值相比之前好很多,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也一点点的好转了,就在这时迎来了第三次月考。/p
这期间有一个第二次的月考,那次把我气得够呛,学校在月考前给各个班级设定了虚拟高考一表人数,别的普通版一表人数都是20多,唯独我班设定的人数是8个。/p
这就意味着高考十八班考上8个一表就可以,就算我完成任务了,对此我信心满满,回到班级我还和孩子们传达学校的会议精神。/p
“凭什么别的普通班级一表数都是20多人,我们十八班才8个人,不能让他们瞧不起,加油!”/p
第二次月考让我体验了一次吹的牛有多大,摔的就有多惨。/p
出了成绩一看,年组在450名里的只有6人,张萌萌依旧以绝对的优势稳居班级第一,也完成了年组前一百的任务,但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p
推开办公室的窗子,凉风嗖嗖的刮,似乎是让我看清现实,十八班就是一个大废物领着一群小废物。/p
“老师!”就在我发愣的时候,楼下一个雪球打了过来。/p
顺着雪球的方向看去,姜晓雨和孙艺桓带着一帮小女孩在雪地中打着雪仗,光着脑袋瓜帽子和手套都没带,打闹着叫喊着。/p
寒冷的冬天,浑身散发着热气的孩子们,我不知道好的班级孩子是什么样的,但眼前的这帮孩子才是我想象中学生的样子,快乐,无忧无虑,难道只因为她们的成绩不好就否定她们的一切吗?善良、懂事、能干活、孝顺等等。/p
我把成绩单团成纸团,向楼下的孩子扔了下去,转身低声跟自己说了句:“这成绩是吓唬谁呢?我tm跟你杠上了!”/p
第三次月考如约而至,作为班主任的我按照惯例做着考前动员。/p
“我只有两个要求,第一不能作弊,就算你考五分,这五分是你自己打出来,我都夸你!第二个要求,不要轻易放弃,你多得一分可能咱班的总成绩就变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