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沁春(1/2)
未及五更,李舜换上一品绯红朝服,系上素玉腰带,一径往奉天门去了,衣襟上径五寸的大独科花在将亮未亮的天色中显得光彩熠熠。
早朝过后,执着拂尘的宫人来报,宣李砚云、李砚汐并梅荨进宫觐见皇后。
梅荨入了坤宁宫被安排在左面的第二张宴几上,坐在旁边首位的正是荣王赵昕,他脸上沉积着浓厚的阴霾,见到梅荨过来,连眼皮都没有抬,只把着杏叶银壶自斟自饮。
对面首位坐着一个容色姝丽的四旬女子,穿着紫色金绣九重翟褙子,抹金坠头,紫色蔽膝,雍容有余,是永淳长公主,她嘴角一直挂着笑容,却不与坐在第三张宴几上的李砚云搭讪。
李砚汐则坐在梅荨的旁边,正对着李砚云。
每人后头还立着两名平头正脸的宫女,穿着紫色折枝小葵花窄袖团领,珠络缝金带红裙,小金花弓样鞋,皆敛眉垂目,神色恭肃。
隔了一会儿,几名宫人便簇拥着皇后走了出来,她坐到中央的红髹盘凤椅上,周身珠绕翠环,颐气华贵,可秾重的铅华却怎么也遮盖不住眼角的细褶。
众人执过礼后,皇后方道:“只是一个寻常家宴,大家不必拘礼”,她转而对梅荨笑道:“早就听闻‘广陵梅琴’的雅名,如今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梅荨尚未答话,荣王鼻子里已哼了一声,皇后见他眉宇悒郁,眼中不禁透出一股心疼与无奈之色。
皇后一生只育有两子,皇长子自宏治登基后便被封为太子,皇上对他耳提面命,管教甚严,不满四岁便出阁读书,由四方鸿儒专讲经义诗史,治国之道,闲暇时也是与他们商榷古今,评论文学,除了每日晨昏定省,皇后几乎很少见到他,所以自有了荣王后,她便将太子这份爱也转移到了荣王的身上,不免对他宠爱有加。
如今太子已死,皇后只剩下了荣王这唯一的依靠,深宫险恶,她早已心力交瘁,可为了儿子与自己的将来,也只能苦苦支撑,眼下只希望这匹脱缰的野马能够稍微驯服一些,她便无上欣慰了。
永淳与皇后叙了好些话,也不见宏治与李舜过来,永淳道:“今儿早上我来的时候,赶巧遇上了百官下朝,一路上都在议论纷纷,难不成是宣大那边又有鞑子来犯么,可眼下正值春季,不应该呀,昕儿,你方才在朝上,给姑母说说,是怎么一回事啊。”
荣王放下洒墨玉杯,道:“不是鞑子来犯,今天早朝,许多官员都一致上奏,说昨晚紫微垣黯淡无光,预示宫中有大事发生,但却不见钦天监来报,父皇大怒,责备监正周元玩忽职守,还说要是没有及时化解危机,就要将他革职查办”,荣王轻哼了一声,接着道:“再则就是姑母要说的这宗亲事。”
永淳脸色微变,倒不是因为百官议论首辅与未来太子的结亲之事,而是因为紫微垣黯,按道理自己说的是极大的喜事,怎么会突然出现这么一个不好的兆头。
皇后心中也是咯噔了一下,眼下的大事也只有荣王册封太子这一宗,难道会出什么意外。
荣王却满不在意,执起酒盏自顾浇愁。
一向嘴巧的李砚云却坐在席上一言未发,闭口枯坐,一双傲睨的杏眸翻涌出几分自卑,却好像又在极力的隐忍些什么。
李砚汐则没心没肺地朝梅荨笑了笑,两颊有些酡红。
屋子里安静的有些怪异,永淳正想开口打破沉默,却见红漆门外霓旌翠羽,紫盖宫扇,当前一人明黄冕服,威严逼人,正是宏治,后头跟着一个白皙微丰,牡丹般艳丽的女子,是沂王的生母——吴贵妃,再后头两个并排而行的华衮男子,是沂王与齐王,他们后头跟着李舜、高湛及数十宫人。
坤宁宫一下子涌入了许多人,却没有因此而热闹起来,反而添了几分刀光剑影。
一番礼仪后,沂王走至梅荨案前,朝她温雅一笑,笑容亲和灿烂,却没能掩饰住唇角的那抹诡秘。
他在梅荨的身傍落了座,二人同案,他执起玉云花芦杯,笑道:“早就听闻梅先生大名,百闻不如一见,先生果真是品貌出尘,这杯酒我先干为敬。”说罢,便一饮而净。
梅荨看着他手中升起的杯底,眼中有冷意,脸上却挂着笑容:“我素来滴酒不沾,还请王爷恕罪。”
沂王笑道:“无妨,像先生一般的旬香何粉,自然与众不同,我有幸得见,已是福气不浅,不知先生可否屈尊来寒舍,赠赐一曲。”
“只怕王爷公务繁忙,没有这个闲情雅致。”
她因偏着头跟沂王叙话,所以没有发觉另一侧的荣王朝她投去了一个厌恶的神色。
沂王喜道:“怎么会,只要先生愿意,我府上的大门随时为先生大敞。”
梅荨笑道:“我听闻最近京城出了一位琴中高人,被称作‘广陵梅二’,王爷可有听过她的琴?”
沂王笑哼一声道:“一个青/楼女子怎配称‘广陵梅二’,本王自然不屑一听。”
不屑?是不配吧,梅荨暗自忖度,其实自己也不配。
她忽然不想再说话了,望了永淳一眼道:“长公主好像在说重要的事。”
沂王眼中的笑意却又浓了些。
永淳正笑吟吟地道:“……八字我也差人合过了,妥的很,这汐儿与昕儿正般配。”
宏治也跟着笑了起来,只是这笑容里似乎还参杂着几丝冰冷的味道,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荣王一眼,道:“那朕就做主将李砚汐许给五皇子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