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人才匮乏(3/3)
制度了一个三年计划。在接下来的三年里,nb工业园里的nb电工、nb电器、nb电气成套和中国公司总部,会陆续往内部省份搬迁。把地方全部腾出来,作为nb实验室的实验中心。
基础投资近10亿港币的清水湾半岛总部,占地面积达一千多亩的特区实验中心。可以想象,未来的香港nb实验室规模有多么大!
但这都是蓝图,如果一切不出意外,也需要三年才能实现。
就目前而言,最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人才匮乏。基础研究缺人,系统工程和技术应用更缺人,缺真正的高精尖人才。
高校长在国际通讯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全球许多顶级研究机构都曾打过交道,有影响力、有人脉关系,对于基础研究学部能不能请到一流科学家,章程一点都不担心。
他真正担心的是时间,时不待我,不管非晶合金项目还是硅提纯和风电,乃至对于石墨烯的前瞻性研究,都必须争分夺秒。
这就像一道摆在他和高校长面前的填空题,怎么才能把人请回去,一老一少每天都会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现有的研发力量全部往系统工程和技术应用倾斜,丁爱国只看到基础研究缺人,却不知道真正缺少人才的是另外两个学部。
章程不想点破,轻描淡写地说道:“基础研究实验室的确缺人,不过我们正在努力。除了我要请的阿尔费罗夫教授之外,郭教授、沈教授、蔡扬志博士、陈午寿博士等出国交流的同事,也正在为实验室物色人才。此外,实验室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和一些学报上刊登招聘广告,如果一切都顺利,年底前应该能把架子搭起来。”
真被自己说中了,丁爱国轻叹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啊!”
张树仁越听越糊涂了,百思不得其解地问:“国内教授待遇那么低,只要拿出足够诚意,应该能请到一些吧。”
章程被搞得啼笑皆非,想了好一会儿才意味深长地说道:“张叔,确切地说,我们要请的是有成就的科学家,是大师。国内有,但绝不会多,而且都当国宝似的供着,政府能眼睁睁的看着我们挖墙脚?”
“那怎么办?”
“虽然有困难,但也没那么难,毕竟我们实验室有几项能够拿得出手的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具有一定地位,只是在清水湾总部竣工之前,各方面条件不如其它研究机构罢了。”
章程故作轻松地笑了笑,接着说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相信总会有科学家不会太看重这些的。况且高校长正想方设法在现有条件下,营造一个良好的研究和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我们背后还有港大、中大、理大和科大等八所大学,大不了像以前一样,再亲密合作一次。”
丁爱国岂能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摇头道:“可这么一来,你们就很难向港人交代了。”
“丁叔,您尽管放心,路到桥头自然直,不就是人嘛,总会有办法的。”
看着他忧心忡忡的样子,夏遥忍不住补充道:“还有柏林nb实验室,丁叔,章程早想好了,如果第一轮全球招聘的效果不理想,那就从柏林nb实验室、柏林洪堡大学、莱比锡大学和德累斯顿大学请一批教授去香港交流。”
牛皮吹那么大,把香港nb实验室定位成德国马普和美国贝尔实验室那样的顶级研究机构,从柏林nb实验室和东德几所大学请人,与从香港几大学请人又有什么区别?
事情都到这份上了,丁爱国不知道该说他什么才好,只能笑道:“三儿,你这些事啊,叔想管也管不了,想帮也帮不上,只能靠你们自己想办法啦。”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