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发家致富的想法(1/2)
1991年,我十一岁,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涯结束,和大多数学子一样,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进了市里面最好的一个初中。
在那个时候,国家还没有九年义务教育这个制度。从小学到初中,是要自己考的。考的好,自然就能上最好的初中,而要是考的不好,说不定初中都上不成,而选择去技校学一门手艺。
考试结束后,结果和我料想的差不多。我与何娅丽两个都都考的很好,直接被市里面最好的实验小学录取。而军子这个货,却因为平时不好好学习。到最后考的不尽如意,只能去镇里面的一家技校学个手艺。
在那个时候,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国民经济也开始快速的发展起来。国家在进步,一切百废待兴,就这样说吧,当时只要有点头脑子的人,稍微奋斗一下,都能打拼出一番事业。
当初那场特大文物走私案后,政府奖励给我十万块钱,如今三年过去了,十万块钱依旧被我爸他们好好的存在银行中。直到有一天,我叔叔找到我家来。
我爸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也就是我的叔叔和大娘二娘。我爸成家立业后,我的这个叔叔就离开家去外面打拼去了。深圳待了五年,没混到什么样子,只能灰头土脸的回来。
我这小叔叫郭小兵,虽然打拼五年没混出什么人样,但还是很有商业头脑的。五年的打拼没有赚到什么钱,眼光倒是练了起来。
小叔多年归家,我一家人都很高兴,父亲特地从工地上赶回来,母亲也做了一桌丰盛的菜,饭桌上,一家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酒过三巡,饭过五味。在我们的要求下,小叔开始讲起他在外打拼的经历来。
在如皋生活长大,到头来也只是偏居于一方,外面的世界根本没有见识过。听小叔慢慢讲述着外面的精彩,我们才意识到原来外面竟然发生了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
改革开放中期,国家经济都发展的飞快,各个新兴行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涌起。向一些沿海城市因为相关的政策支持下快速发展,很多都成为国内领头的城市。
听着小叔慢慢讲着,那些因为一些机遇而爆富的事情不禁让我爸他们都有些心动。等这顿饭吃完后,我爸便有些迫不及待的找到小叔,想和他聊聊能不能自己也创个业什么的。
听到我爸的想法,小叔也有些惊讶,说:“哥,你怎么想起这个事了。创业这个东西可没那么简单,但是钱,我们就没有啊!”
听到我,我爸哈哈一笑,说钱的事情不用他操心,他这里还是有一点存钱的。
“哥,你哪来的钱!”父亲的话把小叔也是吓了一跳,我家在村子中不全富裕,全家所有的经济收入全靠我父亲一个人打工,怎么能有十万块钱。然后父亲把我的事和小叔说了一下,这才明白这钱是从哪里来的。
不过就算明白了钱的来源,我小叔还是吓了一跳。看着我的父亲,有些不可思议道:“哥,你是说这十万块钱都是政府奖给我侄子的?”
我爸点了点头。看着我爸的样子,也不像在说谎,小叔也只能感叹我这个侄子真是不得了,小小年纪就这么大本事。
后面的是自然也就简单了,经过我小叔的一番出谋策划,他们终于决定准备做什么。
话说小叔的眼光还是挺准的,思考一会儿后,毫不犹豫的将目标放在那刚刚兴起的房地产上。
早知道那个时候,经济飞速发展,而城市的扩张也快的让人惊讶。其中最暴利的,就是房地产这一行业。
城市发展的同时,最快崛起的,就是房子土地。要知道,一个城市的发展到崛起,需要太多的建设。建筑这一行业,在当时绝对是个高利润的行业。
果然,小叔的眼光是正确的,当时房地产作为一种新兴的场业,却发挥出出人意料的生命力,虽然一开始并不受到重视,不过不久之后,就开始爆发出其独特的光彩。而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视察后发现特区搞市场经济建设之后城市的面貌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房地产开发非常成功,认为开发区的经验值得向全国推广,于是他就吹响了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号角,由沿海城市一带开始展开,特别是在海南、北海、广州、深圳等这些沿海大城市。
听着小叔凯凯而谈,父亲不禁问他,道:“老弟,我们本钱也只有十万块,搞房地产够吗?”
小叔哈哈一笑,说当然不够,十万块钱连注册个公司都不够。
听到小叔的回答,我爸不禁苦下了脸,对小叔说那既然不够,你跟我说这些干什么。
看着我爸那个急性子,小叔无奈摇了摇头,告诉他先别急,让他把话说完。
原来小叔的意思是这样的,一个行业的兴起,肯定会带起附属的产业,所以我们不必把目光放在房地产上,而是其他项目上。
房地产就是建筑行业,与其紧密相连的就是那些建材行业。你仔细想像,盖一栋房子需要什么,钢精水泥砖头,这些东西一件都不能少,所以我们就可以做其中的一个。
这话一说,我爸的眼睛立马就亮了,拉着,问道:“老弟,你的意思是?”
小叔点了点头,说道:“我们就做窑厂,我们农村别的不多,就是地多,泥多,我们有着天然的优势。只要烧出好砖,然后卖到城里,不愁发不了财!”
之后的一切都简单了,小叔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