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1/2)
雨声滴答,滴在汴梁城每一处屋顶上,每一条街巷里。秋愁如薄雾,不疾不徐地弥漫开来。渐渐的,这声音愈来愈急,从滴滴答答,变成淅淅沥沥,最后成了噼里啪啦,不再是可以忽视的绵细雨丝。
路上行人仰头看天,发觉天色阴沉昏暗,知道短时间内不会放晴,均加快了脚步。有些人急急赶往要去的地方;有些人快步回家;有些人不愁生计,拐进了附近的茶肆酒馆,往座头一坐,准备等天晴了再说。
几条长街上,市集并未散去,小贩与摊主纷纷张开遮雨布盖,坐在底下,等候冒着大雨购物的呆子上门。
苏夜不是这几种人的任何一种,也没有经过任何一条长街。
雨势泼洒时,她正站在某个死胡同中,与胡同末端的青石墙面面相觑。石墙高过她两个头,巍巍不动如山,动的只能是她。她腿上用力,整个人肩不摇腿不抬,竖着飘上墙头,活像一个没有重量的人形气球。
然而,眼见她飘起至最高点,即将下落,却陡然违反物理规律,平着向前飘出,飘离这错综复杂的地形。她身下,无数破旧小巷交织在一起,巷口阴暗,地面肮脏不堪。两边房屋都低矮狭窄,不堪居住,鲜少有整洁干净的人家。
在她离地飘行期间,她闻到不少难以形容的食物气味,不晓得这里的人都吃些什么,煮些什么。
她飘过了最后一道墙,真气终于回落,令她翩然落地。她皱眉环视四周景象,发觉刚才的墙是土墙,已塌了一半,墙外则是个无人管理的大泥坑。泥坑中堆满垃圾,全是毫无用处的废物,平时散发着恶臭,现在被雨水浸泡,臭气不那么明显,却多了一种憋闷感觉。
这里就是城中贫民区之一,俗称的三不管地带,恰好位于六分半堂、金风细雨楼两大势力的分界线上。它本身没什么价值,不值得豁命争夺,反倒成了约定俗成的缓冲之地。以它为界限,一侧是金风细雨楼地盘,一侧是六分半堂地盘。
六分半堂控制的地面,名字叫做苦水铺,原本同样无人管理,后来连续发生几场风波,成为堂中管辖重地。负责此地的人以前是雷滚,雷滚死后,又交由雷娇管理。
十二连环坞想弄清楚风雨楼苏公子的动向,并不是非常困难。就算在自家地盘上,也免不了敌人布下的眼线,何况双方还算不上敌人。
程灵素告知苏夜,苏梦枕带着几个心腹亲信,匆匆离开天泉山,直奔汴梁城,看方向正是这里。此后消息就断了,因为她们还没这么大的本事,无法对金风细雨楼了若指掌。
这只是证据之一,之二是由官府方面得到的情报。流言称,蔡太师对风雨楼极为不满,已决心扶植六分半堂,拔去这枚眼中钉。情报真假暂且不论,听上去倒是很有道理。
因此,程英直觉有问题,认为找陆无双麻烦的人仅是掩饰,意在引起十二连环坞警惕,不敢轻离老巢,也就断去了苏梦枕的外来援军。苏梦枕本人作何打算,尚不得而知。
她们的推测仅是捕风捉影,大多依托于直觉。但是,苏夜听到最后,不得不承认真相多半如此。
于是她简单吩咐了几句,把沈落雁扔给程灵素,沿直线路途,赶往苦水铺一带。在她看来,苏梦枕若在风雨楼的那一侧,必定是平安无事,若孤身前往六分半堂辖地,那就难说的很了。
她眉头紧皱,看了一下那个土坑,自坑旁绕了过去。前方是片长满了草的荒地,居然养着牛羊,个个骨瘦如柴,不知是否养来贩卖。荒地再往前,又出现半死的树木、枯干了的竹子,以及看起来积水颇深的芦苇池塘。
住在这地方的人,根本无心修筑街道,大多择地散居。许多破旧房屋,好像马上要倒塌了,无精打采地东一处,西一处,在附近点缀着。
城中达官贵人多不胜数,却没有贫民百姓那么多。前者不在意后者的死活,后者亦很少去官府寻求公义。据说在苦水铺的破板门一带,前街住着权贵富人,后街住着赤贫平民。富人不愿闻到民居的臭气,索性修起厚厚的木制围墙,将那几条街隔成两个世界。
当然,修墙只是门面功夫,还引发百姓不满。别人特意把那地方叫作破板门,就是为了奚落他们的。
苏夜掠过枯树,掠过枯竹,来到苇塘附近,前方破屋近在咫尺,能看到破屋中夹杂着废墟。废墟多有火烧痕迹,似乎是在失火之后,无人救火也无人收拾残局,就这么长年累月地矗立原地。
她本应向前直走,进入民宅深处,因为这里离六分半堂的分堂已不太远。但她忽然停了下来,头一转,直直看向苇塘东侧的泥岸。
早在接近苇塘之时,她就知道这个方向有人,而且是练武的人。常人修炼内功后,吐息与脚步都与平民百姓不同,即使内功刚刚入门,也应懂得呼吸吐纳,极易分辨。可她真没想到,竟是这么样的两个人。
大雨滂沱而下,却阻挡不了她的目光。她看到,那是两个男人,一个蹲在岸边,一个站在旁边。那个蹲在岸边的,形容普通,穿着也非常普通,仿佛只是个平常的汉子。他右边袖子缺了前半部分,缺口整齐。露出来的小臂上,赫然横着一道刀口。刀口细长,鲜血尚未完全凝结。
那个站着的,则比他的同伙怪异的多。他头戴面具,面具底色极其普通,只是常见的铸铁颜色。面具上,绘有一支栩栩如生的鲜花。准确地说,这支花并不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