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烛龙之心(1/2)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烛龙。
————《山海经》
烛龙,上古创世之神也。
此刻,钟子贤和玉溪然两个人便看到了烛龙。
表面上看这是一座古墓,或许又不应该把它称作是“墓”,因为在这座“墓”里面埋葬的可能不是人类!
“姓玉的,你确定咱们两个现在正在烛龙的肚子里面游走吗?这地方该有多深多长啊,怎么越走越不见底啊!”
钟子贤,这个腰缠万贯,从小便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公子哥,此刻他唯一想的就是如何赶快离开这个鬼魅阴森又冰冷狭长的墓道,因为这里根本就不是活人应该存在的地方。
“没错,还记得墓道入口处的那个巨大的人面石雕吗?烛龙乃传说中的上古神物,人面蛇身,身长千里。这个诡异的墓葬格局正是以烛龙的形象为框架而建造的。虽然目前我还不知道墓主人的身份到底是谁,也不知道当年设计这个墓葬的人为何会以此为构想。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咱们顺着墓道继续往前走,很快就可以达到烛龙墓穴的心脏位置,而墓主人的棺椁一定是盛放在烛龙之心的位置上!”
玉溪然,这个下巴上面留着一撮小胡子,无论什么时候手中总是带着一把乌漆漆的长雨伞的男人。此刻他依然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和判断,并且从未怀疑过。
“烛龙之心?”
“是的,烛龙之心!”玉溪然打着照明筒走在前面开路,边走边说道:“据资料记载,烛龙与天吴、毕方、据比、竖亥、女娲并称为上古六大闯世之神。人面蛇身,身为赤红色,身长千里,睁开眼就为白昼,闭上眼则为夜晚,吹气就北风呼啸,为冬天;呼气则赤日炎热,乃夏天。不喝水不进食,不睡觉也不休息。一呼吸就长风万里,它的光芒能够照耀天地。而它的这些力量都来源于它的心脏,即烛龙之心。相传烛龙之心乃五彩晶石所化,有着通天彻地的法力。因此我猜想,既然墓主人以烛龙为原型框架设计了这个墓穴,那么他的棺椁肯定是盛放在烛龙之心的位置上面。如此一来才会确保这个墓葬整体的风水格局!”
谁也没有想到那一次的敦煌莫高窟考古会对这两个初出茅庐的小青年带来如此惊奇的结果,他们意外的从一堆黄沙下面挖到了许多片被牛皮包裹的竹简,而这些竹简经过他们的重新拼凑之后显现的则是一部佛教经典《金刚经》的内容。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在竹简的上面不仅仅记载了《金刚经》的经文,并且还绘制了一副地图,而地图的所指便是这座隐藏在群山之中的古墓。
遗憾的是地图只标出了墓葬的大体位置,一段连绵起伏的山脉,至于它的具体位置到底在哪里就无从知晓了。盗墓的人不仅要胆子大,更重要的是要有头脑,有知识,有见地。玉溪然和钟子贤两个人并不是专业的盗墓者,但是这些素质他们却都具备。也许换一种方式来说会好听一点,盗墓并非是盗墓,而是考古。这两者在行为上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在目的上面就不一样了。前者是为了出卖国家财产,谋己私利,而后者则是为了做人文和科学的研究。
而玉溪然和钟子贤他们则两种目的都不是,他们就是为了……玩玩!或者说就为了寻求一个结果,而结果到底是什么根本就不重要!
古人对墓葬甚为讲究,寻龙定穴之术自古以来就是阴阳堪舆学的不传之秘。“龙”是风水学中对山脉的总称,古人喜欢将墓葬建造在深山大林之中,以群山群水为依托建造陵墓。下葬之前首要选择风水好的山脉,其次还要确定这里的土壤是否为上等的“龙砂”。古代人寻找到龙砂被认为是部落或者国家的大事,所以会举行祭祀等仪式。古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总结,发明一种可以检验目的土壤是否为龙砂的方法。祭祀者将一个叫做结印册的物质和土壤一起焚烧,结印册是一种竹木制作的卷轴,上面会加有结印,结印的成分是用多种植物和矿物混合制成的物质,这个物质高温下会和被称作“龙砂”这样土壤的成分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的灰烬会出现似石非石,似土非土之土的状态,搓之如粉,并且会出现一圈圈像树年轮的花纹,古代人将此称作是太极晕。能形成太极晕的土壤便是龙砂,而只有具有龙砂的墓穴才叫做“真龙穴”,是风水极佳的下葬之地。
因此要想寻得墓葬的具体位置,必须要寻得真龙穴,这便是“点穴”的妙用和机理。
古人说:三年寻龙,十年点穴。意思就是说,学会寻龙须要很长的时间,但要懂得点穴,并且点得准则难上加难,甚至须要用“十年”时间。 但是,若没正确方法,就是用百年时间,也不能够点中风水穴心聚气的真点。
玉溪然便用对了方法,因此他最终打通了盗洞,顺利的找到了墓穴的入口。玉溪然不是一个风水相师,他研究幽深玄妙的风水秘术也不是为了盗墓,更不是为了别人选择适宜下葬的风水宝地。他的目的很简单,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的时候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两样东西会害死一个人,把一个人逼疯,但有的时候它们却又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强大动力。
钟子贤同样也是一个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的人,也因为如此他和玉溪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