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万年长安!(1/2)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放在这里,一定是不应景的。不过,远远眺望着的夕熙辉光下,那仿若从亘古中走来的一线城墙,夏鸿升的心中没来由的想起来的,却是这样的一首诗作。盛夏的长安,一定也是热不可耐的,茶楼酒肆,也肯定挤满了避凉躲暑的汉子。不知道沟旁溪畔,是否到处可见赤着身子戏水的小儿。远处群岚静默,相对于闹市的闷热,被浓荫掩映的骊山显然要清凉得多,也寂寞得多。那里还没有华清池,也没有杨玉环和李隆基。夏鸿升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跨越了千年的视线,第一次注视到无数后人梦里的长安,想起来的却会是它开始走向年迈的时间。兴许是太过遗憾了吧?国恒以弱亡,唯汉唐以强亡,亡的太过可惜,太过沉重,亡的后人感慨唏嘘,亡的后世无数追忆。
唐朝的影响是巨大的,便是在唐朝灭亡之后,也一直在影响着世界。后世到了宋代,“唐”就已经成了东南海外诸国对中国的代称。历宋、元至明,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一直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唐”。不仅以“唐”作为“中国”之地的代称,而且称中国人为“唐人”,中国姓氏为“唐姓”,中国衣饰为“唐衣”,中国商船为“唐舶”或“唐船”,而从海舶上转贩到的中国货物则被成为“唐货”,甚至现代习称的“汉语”,在宋代的时候也被海外诸国称为“唐语”。中国人留居海外一年不还者,被称为“住蕃”,而外国人在中国逾年不归,则称“住唐”。沿袭到了现代,有些流寓海外的华人仍然自称为“唐人”,华人在海外都市中的聚居地被称为“唐人街”,历时千载,绵绵不绝。
如此强盛,如此深远。
不知道自己的到来,能不能在这条时间线上产生影响,用自己从后世带来的先进思想和理念技术,铸就一个万世永存的大唐,将这种繁盛永远的延续下去,直到地球覆灭的那一天?!
夏鸿升的心头猛地一阵抽动和狂跳,没来由的凭添了满怀波澜壮阔的豪情。
长安,长安……万年长安!
纵贯南北的朱雀大街,把长安城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东部是万年县,西部为长安县,东、西两部各有一个商业区,称为东市和西市。城内南北十一条大街,东西十四条大街,把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整整齐齐的一百一十坊,其形状近似一个围棋盘……夏鸿升的脑海中,仿佛还回荡着后世里到西安旅游时,导游讲诉的话语,脑海中所有关于这座城市的信息都在被夏鸿升仔细的回忆。
马车渐近,高耸如山的城墙展现了自己的威严和压迫,夏鸿升坚持下来马车步行,走到近前,将手紧紧的贴上了那冰凉的城砖。仿佛能够感到时空在收缩,几百年,数千年,曾有过和将会有的故事就在面前——抬手扶上的城墙,可能一百年后有人做了同样的动作,扶着同一个地方;抬眼看见的森然身姿,可能几千年后有人在同样的角度也见到了;顺手拂过城墙边断折的树干,可能一千年后,又从裂口处生发长成了一株穿越时光的古树,带去残留于此的光阴。
而夏鸿升只是突然想起,曾经后世的自己,站在同样的地方,做过同样的动作。
可是时间,却隔着恍惚的一千年三百八十八年!
“夏家哥哥,你不高兴?”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徐慧面露担忧,疑惑的看着夏鸿升。
夏鸿升闭上了眼睛,深吸了一口气,转身过来的时候,脸上却已然换上了一副笑颜:“倒不是不高兴,只是有些……震撼。”
“长安城乃我朝京城,蔚为壮观,师弟第一次来,在所难免。”徐齐贤也走上了前来:“走吧,路上车马劳顿,早些抵达早些休息,来日方长,为兄再带你好好逛逛长安。哎哟,为兄这腰都快断了!”
夏鸿升笑了起来,入城!
屈突通的拿出宅院已然着人前几日里快马加鞭的赶来长安有所通知,此刻已经打扫了出来,也从蒋国公府上派去了几个侍候的丫鬟和小厮,正等着夏鸿升过去。众人准备分别,三辆马车各向不同的方向。
“贤侄,且先回去好好休息,想来不日陛下便要召见于你了。”徐孝德向夏鸿升说道:“我让齐贤与你同去,日后也好让他领你认路登门。老夫如今就在这京城之中待命,贤侄若有甚子事情,尽可来找老夫。”
“谢徐伯伯挂念。”夏鸿升很是恭敬的向徐孝德行了一礼。
徐孝德点了点头,又朝那位内侍施了一礼,说道:“这位内侍,一路辛苦了。”
夏鸿升也学着徐孝德的样子,朝那个内侍施了一礼。
“哈哈,徐大人客气,这一路奴婢可多亏了徐大人的照顾,奴婢这就要返回宫中了,徐大人,夏爵爷,就此告辞。”那位内侍回礼说道,然后便带着那把新式马刀重又上了马车,沿着朱雀大街朝皇城的方向过去了。
送走了那个内侍,徐孝德又交代了几句,便也自己离开了,临走前那个徐慧还朝夏鸿升招招手,说要寻个日子去找夏鸿升玩耍。徐齐贤与夏鸿升目送了徐孝德的马车离开,这才又登上了自己的马车,在那些军士的带领下向屈突通暂借给夏鸿升居住的宅子走去。
“齐勇,那处宅子是……我若是就这么住进去,不会给屈突伯伯添麻烦吧?”夏鸿升伸出了头去,向旁边骑马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