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野人魅影(1/2)
深秋时节的神农架,如同一块巨大的调色板,如火如荼的红色、明亮耀眼的金色、清彻见底的淡绿色……把林区渲染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圣地。
云开三人开车行驶其中,仿佛走进无尽的色彩王国。从盘山公路向外望去,成片的红叶、银杏、冷杉、黄柏和箭竹林,将巍峨的群山涂抹成绿、黄、橙、红,渲染成金黄色的海洋,描摹成火红色的世界,果真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燕小乙一路大呼小叫,举着相机狂拍。老杜特意放慢车速,不时指着路边的红叶,滔滔不绝地为客人介绍:“这是黄栌,打霜后的树叶比枫叶还红……那是香果,有个外国人说是它是华夏森林中最美丽动人的树……哦,前面有棵柿子树,看到没?满树都是柿子,咱们去摘几个来吃,很甜的……”
燕小乙还没等车停好,便拉开车门跳下去,穿过一片低矮灌木丛,急不可耐地冲到柿子树下。树上的叶子早掉光了,就剩下红彤彤沉甸甸的柿子挂在枝头,远看象是一盏盏小灯笼,燕小乙够不着枝头的柿子,猴急地拿脚踹树,七八个熟透了的柿子噼里啪啦掉下来,燕小乙赶紧接住一个,在袖子上擦一下就往嘴里塞。
“哇,好甜!”燕小乙啃着柿子满足地赞叹。
云开跟老杜也赶了过来,老杜喊了一声“接着”,用力在柿子树上踢了一脚,云开跟燕小乙两人围着树下跑,各自接了两三个柿子。熟透的柿子软软的,乐极生悲的燕小乙一不小心没接稳,被砸在头上开了花,弄得满头的鲜红果汁,活像被人开了瓢。
云开指着燕小乙一阵狂笑,燕小乙拿水清洗了一下头发,报仇似的猛踹树干,却被老杜制止了:“别踹了,给山里的小家伙留点。我们这儿有个规矩,就是所有的果子都不能摘完,迷信的说法是留给山神,用你们城里人的说法,就是留给山里的小动物。一到冬天大雪封山,猴子、貂粮子这些动物的日子很难捱……”
燕小乙赶紧停了脚,没想到神农架的村民还挺有环保意识,便好奇地问:“貂粮子是神马动物?”
“貂粮子是我们这儿的土话,就是松鼠。”老杜带两人返回车上,重新发动汽车时说:“这小东西很好玩的,跑得贼快。我跟你们说,貂粮子还会自己晒柿子饼呢!我小时候见到过,它们会把柿子搬到树干上晒,晒干后再拖回窝里放着,等冬天缺粮时再吃……,”
“好神奇!”燕小乙接着问:“杜大哥,神农架真有野人么?”
“有啊!你们好多城里人,不都冲着野人来的?”老杜一提起这个话题,便滔滔不绝地说开了:“野人在我们这里,叫做野人嘎嘎——嘎嘎就是外公外婆的意思。哪家小孩子如果喜欢哭闹,大人就会吓唬他说“你还哭!野人嘎嘎来了!”一般这招都很灵,小孩子一听这话就不敢哭了。小时候,野人在我们心里都是恐怖的代名词,因为大人说野人嘎嘎会吃人……”
“哈哈,这不就素小红帽和狼外婆么?”
“差不多吧。据说野人抓到人以后,就会抓住人的两只手腕大笑,直到笑晕过去,但那两只手抓得很紧不会松开,任你如何也挣脱不了,过段时间野人醒过来就会把人吃掉。所以后来人们就想到了一个办法,手臂上套两个竹筒,被野人抓住就会抓在竹筒上,等野人笑晕过去后,就从竹筒里脱掉手臂逃走……”
“这故事编的,野人有介么二么?”
“这可不是故事,是真事。”老杜煞有介事地说:“山里的采药人,以前都会随身带着竹筒,我上小学时还戴过呢!”
燕小乙问:“那有人看见过野人么?”
“有啊,我们村里好多人都见过,不过野人跑得太快,呼啦一下就不见了。”老杜点点头说:“好些年前,隔壁村里有个男人失踪了多年,后来突然从山里跑出来,胡子一大把,头发长过腰了,他说是被女野人抓回山洞成了亲,还养了小孩,不过没人能证明,所以这事只能当传说听。咱们这次要是运气好,说不定能在山里看见野人的踪迹,野人看见生人就会跑的,所以不用怕……”
老杜一边开车一边讲野人的故事,两个多小时后便开进了荒无人烟的林区深处,道路也变得颠簸不平。林区的雨水丰富,午后下了一场小雨,老杜说一会儿便会停,果不其然,雨没下多久便停了,倒是雨后的林区更显得更加神秘而美丽,五彩的山腰上缠绕着如梦似幻的雾纱,如同一幅多彩的油画,而远处连绵的群山之巅,早已覆盖上皑皑白雪,在雨幕下如梦似幻,让人流连忘返激动不已。
林区生火不便,好在燕小乙背包里有气罐和炉头,在溪边煮了几碗方便面,把午饭对付过去后继续上路。越往林区深处走,海拔越来越高,气温也越来越低,云开和燕小乙两人半路上加过衣服,临近傍晚时还觉得寒冷,便穿上了毛衣毛裤和羽绒服。
天黑之前,老杜把车开进了一个废弃的村庄里。说是村庄,其实就是几间相连的土房子,林区设置自然保护区后,房子的原主人迁移到了山外,房间里安上帐篷后便能遮风避雨。这些土房子最大的好处是,周边没有树木,因此没有火灾风险,森林警察对在这里生火做饭的驴友,也都睁只眼闭只眼,这些土房子便逐渐成了驴友聚集的驿站。
熟门熟路的老杜,居然在灶台附近翻出一袋土豆,当地人叫做“洋芋”,大概是之前的驴友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