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1/1)
第2篇第6章第6节礼仪为先
一般百货公司训练新进人员时,并非先教育他们有关的商品知识,而是先从打招呼训练起。如说“早”、“欢迎光临”和“谢谢”等,即以指导如何接待顾客为先。因为假使做不好这些待人礼貌,即使有丰富的商品知识也无法吸引顾客。
据某百货公司的人事主任说,录用人员时,他学习什么科系倒是其次,懂得礼貌待客之道才最重要。说得不错,看来彬彬有礼和蔼可亲的人,比较容易获得顾客的信任。若是售货员能随时保持这种态度,往往能说服顾客购买。基于这种理由,百货公司才不惜投注时间,认真训练职员和顾客打招呼的方法。
可见,礼仪对于我们的社交来说,往往比其他的素质更为重要。在社交场合,应该尽量采取礼貌、谦和的态度以显示你的修养和待人的友善。开口说话太俗当为一忌,如对长者不喊“大爷”、“大妈”、“先生”,而是叫“老头”、“老太婆”之类的俗称;对幼者不是用“小朋友”、“小同学”之类称呼,而是用“小把戏”、“小东西”、“小家伙”,这样的俗称有时用在家庭或朋友间倒也未尝不可,但与人接触之初就不行了鲁迅先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写过一篇杂文,名之为《论“他妈的”》,批评中国的不少人,就连父与子、幼与长都用“他妈的”,对此,鲁迅感慨万千地称之为“国骂”,他说:“其实,很多中国人之中,并不随口骂人的多得很,不应该将上海流氓的行为加在他们身上。”我们一定要把讲粗话这种“流氓恶习”彻底铲去,如同古人所说的那样:“刻薄语,秽污语,市井气,切戒之。”
在较为正式的社交场合,我们还必须要知道一些基本的礼仪,比如介绍的礼节和方法。在社交场合中,介绍与被介绍是很重要的一环。通过介绍,新的友谊得以形成,新的朋友得以相识,彼此间的志趣得以沟通,业务上的接触也从此开始了。
当你开始介绍的时候,请记住下面这些基本的礼节。
假如有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两个人已经互相认识,而第三者却跟其中一个人不认识,那么另一个人就有义务担当介绍人,把第三者介绍给这个人认识(或把这个人介绍给第三者认识)。当你招待不止一个客人的时候,如客人中有互不认识的,做主人的也要负起介绍的责任,使这些彼此不认识的人成为朋友。
通常,是把男士介绍给女士,即在介绍过程中,小姐的名字应先提,然后再提男士的名字。如:“李小姐,我来为你介绍一位朋友,这是陈先生。”
有时亦有例外。如果你要介绍一男一女认识,而男的年纪比女方大很多时,则应该将她介绍给这位男士,以示尊敬长者之意。如:“张先生,让我介绍我的外甥女给你认识。”
在同性别的两人中,年轻的应被介绍给年纪大的,亦是表示尊敬长者之意。
未结婚的通常被介绍给已结婚的,除非未结婚的男士(或女子)年轻比已结婚的大很多。
在年纪相差不大的男士中,并不计较谁被介绍给谁,但当某人在社会上是德高望重,或是有名望有地位时,别的人自当被介绍给他。总而言之,在介绍过程中,先提某人的名字乃是对此人的一种敬意。
归纳上面的原则,是年轻的或后辈的被介绍给年长的或前辈,男的被介绍给女的,但是丈夫介绍妻子给别人则属例外。
介绍时,最好把对方的服务机关或就读学校顺便说出。至于旧式中国人介绍双方籍贯的办法,对长一辈的还是可以采用的。介绍人如果能找出双方的某些共同点更好,比如某甲是位作家,某乙是位出版商,则应该把这点有关联的关系说出来,这样会使双方谈话更顺利。
介绍的礼仪是最常用的,但只是礼仪规则的一部分,在此仅以它为例,希望大家多注意礼仪的培养,因为这是交际主体的社交需要。人们通过讲究社交礼仪,使个人与同事、同伴保持良好的关系,得到友谊、忠诚或爱情,使个人被群体接纳,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