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第145章 弑君(一)(2/2)
果禁卫军的兵权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绝对不能有任何问题。犬儿心浮气躁,若是行事鲁莽,怠慢了将军,看在老夫的薄面上,还望海涵。”宇文承趾见父亲如此看低自己,心中更是不服气,他怒气冲冲地望着宇文化及。宇文化及看见幼子不服气的模样,怎么可能不知道他心中的想法呢。于是他微微一笑道:“承趾,为父知晓你在骁果禁卫军之中还有一些人与之熟悉,因此你身先士卒与司马将军、王将军一同前去,招抚那些人,然后逐个击破。”
“至于老夫,则去拉拢一些有心之人,然后与你们在玄武门汇合。切记,此事万万不可泄露半分!诸位将军,只要你们完成手中的任务,那我们便直捣黄龙一举夺取江山,然后率领大军西归关中,让诸位兄弟能够与家中团聚。”
司马德戡等将军的心思,宇文化及一眼就看穿了,他们归心似箭想早日西归,流言蜚语早已传遍整个皇都。可是,炀帝杨广不相信自己身边的扈从骁果禁卫军会真的叛离,根本就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中。
在官场上摸滚打爬数十年,浮浮沉沉的的他,早就练就一双识人眼色的洞察力。之所以最后再说一句,其实是想让他们放心,若是此事办成,定会带领大军西归关中,绝对不会在江东逗留。毕竟,关中才是他们真正的根,必须要回去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宇文化及也是告知他们此事,不仅仅是为了干出一番大事,还是为了自己家中的妻儿老小。因此,无论如何都要办成。从他内心上来说,宇文化及也不愿意幼子宇文承趾冒如此大的危险,毕竟他是宇文家的独苗,可是如果不冒风险的话,司马德戡等将军对自己的信任将随之消失。
于是,宇文化及迫于形势无奈将幼子宇文承趾送上前线,这也达到了宇文承趾证明自己的实力时候,所以两父子心照不宣的达到一致。司马德戡等几位将领,深深地感觉当初的决定是对的,如果没有宇文化及的安排与部署,自己等人空有兵权也无法办成大事。
他们几人依照宇文化及的吩咐,分头行事,而宇文化及深夜穿着衣服在下人的陪同下找到了官场上与之关系较好者,与他是站在一条线的大臣,从中开始联系。这场惊天动地的大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隋炀帝杨广此时仍然引镜自照,久久难以入睡。
此时,杨广穿着一身龙袍坐在窗户旁边,仰望着漆黑的星空,不停地唉声叹气,他也不知道自己最近老是失眠,躺下的时候就会回想起以前的种种事迹,心烦意乱之下他干脆不就寝了,他身边的太监多次催促让他歇息,可是杨广依然独自黯然神伤。
杨广仰望着漆黑的天空,像是对身边的太监,又像是喃喃自语,唉声叹气地说道:“朕,自仁寿四年七月登基为帝,在位十余年,本想为大隋王朝鞠躬尽瘁,开创大隋盛世,连年征战,然群臣不知朕之心意,叛军四起,朕甚是寒心!”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讵敢惮焦思,高枕於上京。北河秉武节,千里卷戎旌。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摐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候,单於入朝谒。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方举。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身旁的老太监见炀帝杨广吟诵起这首《饮马长城窟》,满脸的皱纹,斑白的头发,一脸的无奈与苦涩之情。他自杨广还是晋王时便侍候在身边,经过了数十年的寒暑,说到真正懂得杨广的人或许正是他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太监。
老太监经历过初登大宝时,踌躇满志的杨广,也看见晚年落魄,英气丧失的杨广,而这首诗正是最好的见证,见证着英姿勃发的杨广的豪迈与自信,并且这首诗乃是杨广亲自所创,乃是当初他亲赴河西走廊时有感而发创作出的诗句。
大业五年,隋炀帝杨广率大军从京都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绝不是游山玩水,个人玩乐的。因为西部自古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隋炀帝还曾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
此峡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近苦头。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扬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