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牢笼(5/6)
可测。“洋学生”颂莲即将拥有新的身份——陈家四姨太。她不得不选择这样的人生,可是她又有权选择不坐轿,冲突在影片的最初就这样开始了。而巩俐的演绎,是注入灵气,也是添彩。
想,颂莲的敌人是谁?丫鬟雁儿?三姨太?二姨太?还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陈老爷?宅院里的恩怨情仇也不过是地球上活物间生存斗争的一个缩影。只是那个年代,赋予了悲剧更宽广的温床。女人。无论是封建思想的捍卫者,还是接受思想启蒙教育的洋学生,必须为之抗争的是一种无形的枷锁。赢的希望及其渺茫,而输掉自己的人生,做一个玩偶,就是她们的命运。
颂莲就这样鉴证了宅院里的一出出悲剧,并定制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墓碑。
她的一句酒后乱语,送了三姨太一程。让屋顶上的神秘的小屋成了三姨太最后的舞台。我常想,三姨太注定有此一劫,只是早晚的问题。她还是活在戏里是幸福自由的。
丫鬟雁儿是个彻头彻尾的牺牲品,她为自己做了一个姨太太的噩梦。她在自己的屋里点上了缝补过的破旧灯笼,想象自己也像姨太太们一样。然而,这一切就像她那颗迂腐无知的心,随一把火,与灯笼一起湮灭了。
二姨太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一个可怜又可恨的人,一个游刃有余地玩转游戏规则的人,一个永远只有敌人没有朋友的人,一个永不消失一直存在下去的某一类人。她是绝对危险的,遇见。请绕行。
至于大姨太,影片一定想告诉我们,墙上的老挂钟即使不走了,也随它挂着吧。不听响,瞧着有个念想也好,毕竟它与历史的脉搏一起跳动过。
来说说陈老爷。张艺谋讲故事,实在动听。这一百多分钟的画面,他给了陈老爷最与众不同的影像,却是最有权威,最不容忽略的情节与人物。他就是那个年代的天!
看管家掌灯、吹灯,屏幕外的我长了见识。还有那些穿插的恰到好处的京剧唱段,与红红的大灯笼,洁白的飘雪,相映成无法忘却的影片名片,寓意直达观众的心海。
大红灯笼点起来了,终究是要灭的。那些遭遇“封灯”的女人,像颂莲一样,最后差不多都会疯的。除非她们真的什么都没有看见,“你什么都没有看见,你只是疯了”。
影片的最后,盖了一个聪明漂亮的戳。与颂莲进陈家大院时,做了刺眼的对比。五姨太坐着体面的轿入门了,欢闹的迎亲曲不仅不遥远,反而包裹了整个画面,盖头下一张漂亮的女人脸,谁都知道,未来的这张脸一定不再是这张脸。
颂莲真的疯了吗?可是她自由了。她又扎起了麻花辫,穿着那身充满希望的学生装,只是在徘徊,徘徊!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导演张艺谋1991年的作品,影片是根据苏童的中篇妾成群》改编的,在继承和发扬原著的主旨和风格上,又贯穿张艺谋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反映了“一夫多妻制”的封建家庭内部互相算计,暗斗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则,女主人公颂莲是作品的核心人物,本来受过教育的她,在陈府这样一个阴森恐怖、勾心斗角的生存环境当中,为了能有一席之地,个性逐渐扭曲和变形。而最终导致颂莲和其他太太,甚至丫鬟雁儿变化的罪魁祸首就是陈家的老规矩。这是一群被规矩束缚的女人,这也是一群牺牲在封建社会制度下的女人。整部影片拍摄的环境非常单一,就是陈家一个大宅院。但是拍摄环境的单一并没有埋没这部影片细腻的情感以及所想要表达的思想。
(一) 色彩与构图
在本片中红、黑、白、蓝四种颜色交替使用。大红,本来是大吉大利在中国被认为最喜庆的颜色,在这里却成了一种束缚,一种压迫。黑,最深沉安全的颜色,却笼罩上了一层黑暗的封建势力。白,那么纯洁透明的颜色,却上演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成了死亡的舞台,如此的凄凉。蓝色象征着封建社会的凶残和黑暗,大红灯笼总是被深蓝色的砖瓦墙所包围封闭,也揭示出作品的主题,所谓红色喜庆的背后,实质是被落后的封建思想所束缚,广大被压迫的女性最终不能逃脱悲惨的命运。构图方面,大俯拍机位形成的屋檐相连的封闭式构图,长镜头和固定场景的应用,主观镜头,近景、远景的交替使用和夸张的对比手法,都使得这部影片蒙上了一层快要窒息的感觉。
(二) 音效与音乐
影片中采用的是交响组曲,音乐的基本素材取自京剧西皮流水的引加工而成的“循环圈”,以五个乐章的女声合唱的无词歌、乐队、京剧打击乐的另类非常规组合,音乐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超出了影片,达到一种新的境界。开篇便以戏曲开场,营造一种浓厚的历史氛围,密集的鼓声,首先就把观众带入了本片的节奏。另外,作为本片其中的一条老规矩“锤脚”的声音,也间接的被导演当作了电影的配乐,锤脚的声音响彻陈家宅院内外,一方面是让没有被老爷点灯的太太们听,表达一种在这个院久了如果不能被锤到脚**难忍,一方面是让观众听,在听锤脚声音的同时,去观察每个太太的内心活动以及想法,把观众带入导演所营造的意境当中去。一开始的迎亲的乐曲,萦绕在整个大院的锤脚的声音,梅珊的几个空灵的唱段,处处都透着悲哀与凄凉,预示着不可避免的悲剧。影片最后迎来了下一
第5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