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让人苦恼的“参政院”(2/2)
过一些政事倒是可以让他们参与监督,这样不仅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也能减少我们失误的可能性。”罗剑思考了一下,接着说道。然而麻烦事情很快就来了,以刘宗周为首的参政院随后就向大都督府提出要求,他们要有自行扩大的权力,换句话说,参政院的参政以后不能由大都督府批准,而由参政院自行决定成员的增加或者减少。
罗剑和史可法加上柳兰又是商讨很久,最终还是答应了参政院的这个要求,但是也给他们设了一些限制,比如总人数不能超过多少,不能干涉大都督府的军事行动等等。
考虑到参政院的一帮人无所事事,罗剑和史可法最终还是想方设法把其中的大多数年龄不到五十的一些参政都安排了职位,让他们多做些实事,少些清谈,即使参政也能说到点子上。
对朱聿键的安排让大家煞费苦心,王爷的身份决定了他不可能担任地方官员,而其年龄在一帮“参政”中算是最年轻的,精力又特别好,每天东家走走,西家串串,话题大都是围绕着永王,这让罗剑和史可法很有些担心。
最后罗剑还是一狠心,把朱聿键安排到新设立的海关署长位置上,大明朝廷可没这个官职,因此不那么敏感,大家也都能接受。
新职位让朱聿键大感新鲜,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个新部门的筹建当中,再也不到处乱窜,总算安份下来了。
本以为松了一口气的罗剑和史可法都没想到,参政院很快又闹出了大动静。
事情是《扬州周刊》引起的。
起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刘宗周老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对扬州新政里的“官员财产公开”这一条进行了抨击,让人送到报社让刊登在报纸上,但却被《扬州周刊》的六位编辑集体给否决了,这让刘老先生大怒。
大怒之下的刘老先生气得在家大骂《扬州周刊》,说他们挂着“正义与良知”的羊头,却卖着“蛮不讲理”的狗肉,自己的正义之言竟不得伸张。
骂完之后的刘老先生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自己也办一份报纸,你的报纸不登我的文章,我就自己登出来。
刘老先生的主意得到了大部分参政的支持,这些人虽然都在闲赋着,但家中资财却是不缺,大家集资办一份报纸倒也不难,况且《扬州周刊》自从开始刊登一些广告以来,其收益颇丰,大家也是看到了的。
参政院要办报纸的申请很快送到了大都督府,罗剑看着眼前的申请陷入了沉思。
《扬州周刊》作为大都督府的喉舌,当然做得极为不错,作为报纸主编、副主编的顾炎武和黄宗羲曾多次找罗剑交谈,他们俩的思想都受罗剑和柳兰的影响颇深,对罗剑对未来的一些构想也极是赞同,因此报纸的主体思想是围绕着大都督府的决策来确定的。
现在如果任由参政院把报纸办起来,肯定会在扬州出现一些不同的声音,对一些政策的施行肯定会增加很多难度,这让罗剑有些犹豫。
犹豫之下,罗剑只能把史可法和柳兰等人找到一起商议。
“他们怎么能这样?如果任由他们把报纸办起来,那咱们今后的口水仗有得打了。”史可法皱着眉头看着眼前的申请。
“我觉得这是好事啊!扬州不能只有一个声音,报纸不能只有一家,绝对应该支持。”柳兰极为干脆地说道。
“要是他们老是反对咱们的新政怎么办?”任民育见柳兰态度如此坚决,在旁边犹豫着说道。
“反对怕什么?新政如果真的有利于扬州的发展,有利于老百姓,咱们还怕他们反对吗?”柳兰回答得很快。
讨论持续了很长时间,顾炎武和黄宗羲等人也表示支持柳兰的意见,最后大家还是同意了参政院的申请。
刘宗周老先生把参政院的报纸起名为《明报》,这让罗剑觉得有些好笑,这让他想起了香港的《明报》。
有了榜样,《明报》的创办比《扬州周刊》来得可快得多了,一帮闲得没事干的文人干这事当真是如鱼得水。
不到两个星期,第一期《明报》就正式发行了,《明报》学习了《扬州周刊》的发行模式,也是一个星期一刊。
《明报》的发行在扬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刘老先生亲自撰写的发刊词中明确表明,《明报》将不畏权贵,秉笔直言,不会象有些报纸有选择性的刊登文章
“有些报纸?除了《扬州周刊》哪里还有一家?这刘老先生当真是吃不得一点亏啊。”罗剑指着《明报》的发刊词对史可法说道。
“兴华,你就慢慢等着头疼吧。”史可法笑着说道。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