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学术霸主》

武林小说网(50ks.cc)

首页 >> 学术霸主 () >> 第二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50ks.cc/68630/

第二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1/2)

来到这个世界一个月有余了,耿哲一直保持着低调谦虚不张扬的作风,因为他首先要做的,是熟悉这个有些陌生的世界。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这陌生感才渐渐消除,他也勉强融入了这里的生活。

“耿哲,一起吃饭去吧。”下课后,李大奎和郑燕喊他。“你老是自己一个人特立独行的,自己吃饭,这可不好。要有集体荣誉感,要懂得融入集体生活,放弃小我,融入大我。”

“哦,好,好吧。”耿哲不得不答应了。

他不太熟悉这个年代人担因此开学一个月来,确实独来独往,没怎么交朋友。

班里几人在食堂坐下,吃起了自己的馒头和白菜粉条。

而他们邻座,正在讨论古诗交流会的事儿。

突然,一位戴着黑边眼镜,穿着讲究的家伙放大了声音,说道:“中文系四班,怎么可能有人懂古诗词?天方夜谭!他们连基本的文学素养都没有,更妄谈吟诗作赋这种风雅之事了。今晚文学社的活动,还是不要让他们参加了吧。”

说罢他随手动了动那别在上衣口袋里的凌美笔,略微显示了一下高贵的身份。他叫雷鸣,是西北省师范大学里新一级中首屈一指的才子,文学社副社长。据说他父亲是西平市另一所大学的教授,母亲是市里高官。因此他的学识和气派超越同龄人,也是家学渊源使然。

而食堂这边,耿哲他们四班的几位男生女生,则极为恼火。雷鸣坐在他们边上的桌子谈论这种事情,还把声音弄得很大,到底是什么意思?

“凭什么?为什么不许我们参加?”四班班长郑燕走上前去,大声地喝道。她是个烈性子,平时风风火火,做什么事儿,也都直来直去。

“凭什么?呵呵,笑话。”雷鸣双手插在兜里,站起来,慢慢地踱着步,刻意装出文人墨客的样子来。

“你知道北宋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词风有什么区别么?你知道酒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扮演什么地位么?你知道钱谦益和柳如是的爱情故事么?你知道纳兰词妙在哪里么?”

雷鸣一连串连珠炮似的问题崩了出来,每一弹都击打在郑燕的软肋上,她无言以对。

她出生在农村,除了上学还要帮家里干农活,考上西北省师范大学,已经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了,父母兄弟姐妹都为她骄傲。但她哪有时间读课外书呢?或者说,小村子哪里能给她提供一个书店或图书馆呢?而大学开学,分班的时候学校似乎是刻意安排,让一些工人农民的子女都集中在了四班,因此它们四班的同学确实没有其它班那么高的文学修养。

刚才雷鸣问的问题,她一个字也说不上来,她尴尬地站在原地。课上刚开始学《诗经》,自己怎么可能知道之后朝代那么多事儿呢?

“所以嘛,不懂就要低调,回研究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干的。嗯,你虽然穿得土了点儿,但长得还是很漂亮的,你就好好努力学习,毕业当个好的小学语文老师,嫁户好人家,然后回家生娃吧,这样,你就走上人生正轨喽。”雷鸣嬉笑着说,雷鸣身后的一帮人则都起哄笑起来。

雷鸣一向瞧不起农民子女,可今天他说的话实在是有些过火了。

郑艳眼里已经旋转着泪滴,雷鸣那种家世和家学带来的优越感,让她总觉得自己低了一头。她似乎无力再反驳什么,走回到桌子边上,坐了下去。

“雷鸣,你想怎么样?”李大奎站了起来,握紧拳头。看到班里女生受到侮辱,他怎么也坐不住了。他是四班最高大威猛的同学,父亲是钢铁厂的工人,这人也像钢铁一样强壮。他站起来,还真是震慑到了雷鸣一下。

不过雷鸣镇定下来,说道:“怎么,要打架么?”

李大奎看着就要冲过去。打架要被开除,这是校规里的规定,四班其它几个男同学赶紧拉住了李大奎。

李大奎气得把手砸向了桌子,桌子砰得一声响。

而那边,郑燕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虽然性子烈,但毕竟是女儿心,细如蜂针,柔若流水。

“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突然,不知哪里传出了这样一个声音,声音不大,但那从容的气魄和考究的用词让所有人为之一振,一下就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

“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

这个声音在郑燕和李大奎他们身后响起,众人不禁都凝神看向那里。

“苏子与人聊起诗词,那人曾说:‘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也是对婉约派和豪放派中肯有趣的评价了。”

大家终于看清,竟然是耿哲!

“耿哲?他,竟然是他!他怎么知道这么多?他不只是个普通工人的儿子么?”听到这一段精彩的言论,郑艳抬起头来,用她水灵灵的眸子看着耿哲。大家也都向耿哲看去。

这是华夏历1985年,因为各种原因,华夏国的文化和教育事业耽搁了太久,整体学术研究水平也落后于世界。曾经有一个非洲小国拿出一套自己编纂的百科全书,要和华夏国交换学习,华夏国却只能拿出一部《新华字典》来。这被视为华夏国的耻辱。

这一批学生是大学重建后招收的最新几批大学生,国家对他们寄予厚望

状态提示: 第二章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