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开国皇帝的重要性(1/2)
九月末的奉京,已经渐渐褪去了燥热,漫步在华夏大学的校园林间,看着未名湖畔嬉闹戏水的学子,心情总会莫名其妙的变好。
姜胤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休息过了,他就像一个上紧了的发条,不停的往返现代与古代之间,购买现代商品、安排人员运输、监督建设进度、贩卖矿产药材....没日没夜的付出也使得新宋国能以爆炸式的速度发展。
不过就算姜胤不需要休息,长时间的保持那种高强度的运作也让他在精神上有些疲劳。
幸好姜胤脑袋中的那块奇石给了他不用睡眠的能力,否则照他这么没日没夜的工作,恐怕过劳死都有可能。
新青州的现代化改造计划进入倒计时,姜胤倒是突然想开了,大宋地大物博,光是路级行政区就有十五处,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北、两浙、福建、西川、峡西、广南东、广南西路,近四十州,一州三城,如果真的要建造,他就算是不吃不喝,不休不眠的去建造,恐怕给他十年时间也建不好那么多现代化的城池。
所以他之前一直那么着急的现代化建设,完全没必要,依他现在的年纪,在三十岁之前,初步完成全国的建设就已经算是一个大功绩了,现在这么着急,很容易会导致根基不稳。
随着奇石的改造,姜胤智力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很多时候,他已经不再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而是从时代的角度决策自己的的每一个决定。
作为新宋国的开国皇帝,姜胤深知开国皇帝的每一个决策都会对后来近百年的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
汉高祖刘邦出身市斤草民,深知百姓疾苦,所以登基之后,提出休养生息之策,为后来的大汉盛世奠定了基础。
唐王李世民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是他弑兄上位,逼父退位,尽管他当上皇帝之后把天下治理的很好,可是由于他开的那个血腥上位的头,其后唐朝近三百年的二十一位皇帝,几乎每一位上位都踩着许多人的尸体。
宋太祖赵匡胤宽厚仁和,重文轻武,所以大宋朝优容士大夫,刑不上士大夫,对百姓舆论也比较宽容,但是其后百年,大宋的军力却越来越弱,最终酿成‘崖山之后无中国’的惨剧。
明太祖朱元璋穷苦出身,最恨贪官污吏,待他一朝得势,便严苛残暴,动不动就剥皮割肉,东厂锦衣卫满天飞没,官员阶级遭到了强烈的针对,而后明朝数百年,官员的日子几乎都不太好过。
这便是开国皇帝对后来国情的影响,他们的一言一行,每一项大的政策,在而后的数百年时间里,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个国家。
姜胤作为新宋国的开国皇帝,虽然他很想施行后世的社会主义,可是大宋的社会显然还没有进步到这种地步,在新宋国施行社会主义也肯定是行不通的。
姜胤只能退而求其次,施行君主立宪制,用宪法去限制帝王和各级官员,尽管这个决策不是最优解,但是即便活到姜胤在的二十一世纪,像英国那些国家还是有继续施行君主立宪制的例子,所以这个制度的先进性依旧可以保证。
随后,姜胤对新宋国做出的最大限制便是法律了,任何人都无法凌驾于法律之上,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些话都刻在新沧州中心广场的巨大石碑上。
姜胤相信,即便是自己百年之后,这句话依旧会牢牢的印在新宋国的身上,成为这个国家标志性的政策。
现代化改造,任重而道远,之前的姜胤总是有些急功近利,想要很快看到一个比新沧州还要繁荣的城市出现,可是一味的追求速度,很有可能出现揠苗助长,使新宋国出现一股浮夸虚报之风,这对于帝国的成长极为不利。
在看透了这些后,姜胤便不打算再催促新青州建设,他已经好久没有体验大学校园了,这次回来,他打算好好享受一番属于自己的大学生活,顺便梳理一下新宋国治理的得失,好计划下一步的行动。
......
漫步在校园的小道上,因为是清晨的原因,有不少学子在外面诵读背书,还有人在晨跑,大学的校园里,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只有阳光透过树叶点点斑斑洒在小路上的安静,到处飘荡着花草的迷人香味,闻一下便让人心驰神往,感受着这座青春洋溢的校园,姜胤也享受着华夏大学带给他的安逸时光。
军训还有两天才结束,而军训结束后,再休息一周,才开始正式开课,姜胤因为参加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不用参加军训,所以这两天他也都闲着没有事。
华夏大学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学府,校园倚靠称古名园而建,其园又称燕园,包括淑春园、勺园、朗润园、镜春园、鸣鹤园、蔚秀园、畅春园、承泽园等,是明清两代著名的皇家园林。
数百年来,虽然经历了战火变迁,但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校园北与圆明园毗邻、西与颐和园相望。
华夏大学充分利用了这难得的历史遗产,营建了风景如画的校园环境,使之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丽特色。
校园中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堤岛穿插,风景宜人;校园内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园林景色步移景异。
老实来说,虽然来华大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姜胤却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把华大全都浏览一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