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〇六章 吴王世子(1/3)
皇帝跟三公九卿谈话的时间很长,基本上,一直到宫门快关了,才把人送出去。一条条有关军事的布局,就在这一次谈话中决定,并且快速执行。
大汉前期,或许其它方面已经快速腐化。因军功受勋的勋爵,有很多已经不能上战场,而且因为富贵,加上缺乏教育的关系。勋爵的第二代,有一半不堪使用。
但,还剩下一半,保持着战斗力,甚至在他们的封地,养了很多残疾退伍。
这个时代,当兵的福利很差,领的钱,基本上养不活第二代。然而,在这些勋贵的封地里,退伍的士兵,基本上能得到温饱,有些还能在地方上负责一些活。就算是只剩下遗族的,孩子基本上也让他们有吃有喝到大。
在这个时代,这就是恩典。足以让老一辈的告诉下一辈的人,做人要报恩。
而这些第二代,往往形成可观的战斗力。因为,只有能打仗,他们才能够成为一个可以报恩的人。
心理有追求的人,往往能爆发出比别人多的力量。而他们的封地,往往零零散散的在边关附近,更促使了他们如此做。因为替别人当兵,也是一个职业。虽然大汉规定每个人都要当兵,但实际操作上,有很大的困难。有些人要读书,有些人走南闯北的当大商人。对他们来说,放下事情去当兵,不太现实。自然会有很多人想方设法逃避当兵。后来,大汉官府,干脆由官方直接收钱了。有钱的缴钱,没钱的直接去当兵。
不管怎么说,关中都是一个大兵库,一个平民百姓的战斗力都很强。如果是在平地打架,两个会打架的关中汉人能跟一个匈奴大汉武力持平。
皇帝也基本上了解大汉的兵力。毕竟,他原本的封地代国。就是一个需要应对北方匈奴的人。此时,守在大汉北方的将军,还是非常有经验,能够灵活应付战况,不是后世动不动就到京城求救的兵痞子可以比拟的。
此次边关告急,并不是说长安告急,而是提出一个警讯,边关压力现在比较大,后面的人,你看着办。如果不适当提出支持,匈奴人就要冲进来了。
长城其实并没有完全联在一起,有很多洞口可以进来。只是那些地方,并不适合马匹大量行军。对于向来讲究来去如风的匈奴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进出的地方。所以明知道那里比较好进,也没有意愿从那边进去。
但事情总有万一,所以在匈奴人大量闯关的现在,这些地方最好有人去守着,比较不会出问题。
战争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对于纸上谈兵更是困难。幸好,大汉有一个传统,丞相必须是关内侯。而关内侯基本上都是战场几进几出的骄兵悍将。
对战场的事情,不是两眼不抺黑。
而且代国国主出身的刘恒,也对军事懂一点,今天的会议,虽然开得比较晚,整体来说,还算是顺利。
等皇帝好不容易松一口气休息的时候,负责带钱汝君的宦官,才在邓通的指引下,走了进来。
看到这个宦官,皇帝刘恒才意识到,他之前所关心的问题,于是问道:“怎么?人都带回来了?还是只有高洋?”
“两个人都带回来了,现在都在农场那边。有一件事,奴婢必须跟陛下报告一下……”
等宦官报告完以后,皇帝刘恒的脸色拟重了起来。这可以说,是钱汝君带来的第一个预言。如果预言成真,那么钱汝君神女的地位不可动摇,九品明显官,对一个能预言的神女来说,官位太低了,封侯授爵都是必须的。对于女子,官职的任免,比男子随意多了。毕竟,女子的官爵,少有能够继承的。多半一代而止。
关于吴王世子会出事的事情,皇帝很不希望发生。在钱汝君的预言中,很显然,这件事跟太子还能产生关系,就不知道关系是正是负,能产生好影响,还是坏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预言这种东西,就是模糊不清,要是能够得到确切的日子就好了。
钱汝君能知道详细的讯息吗?
可有破解的方法?
真的必须太子刘启才能破解?
这次招回诸侯共聚一堂,吴国是重点。由于吴国开始发展铸铜钱,现在国力变得愈来愈富强,许多大汉人民涌入吴国。
在这个时期,有人就代表有能力开发更多的土地。尤其是新进的住民,对土地开发的帮助更大。
在这个时期,土地开发几乎是群体的事情,一个人很难得开出什么大片土地。
尤其在吴国这个地方,山多平地少。许多地方还有不服王化的土着居民会出来打草谷,弄死几个人对他们来说是正常的。
然而,吴国在现在吴王的治理下,大片的土地得到开发,由于铜矿得力,吴国百姓的生活,变得比以前好。许多以前需要花钱买的东西,现在都变成国家福利。
所以吴国境内逐渐形成只知吴王,不知有皇帝的现象。
对于吴国得到治理,皇帝虽然感到开心,但吴国境内的情况,却令他感到忧心。
这种情形,跟南越境内一样,国王对国内的治理,可说是这个时期完善的典范。几乎可以说,无法普及。
事实上,钱汝君如果想完成她的愿望,最大的阻碍就是朝廷。
为了收税,百姓基本上不能离开自己的家乡,出门都要路引。跟后世自由流动的情形差别很大。
所以,如果城市要有人,要有百姓,首先必须面对的就是官府的叼难。
对做官的人来说,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