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话:纷至沓来的思绪(1/2)
多世界理论是一种对各种量子相关实验结论所做出的、迥异于幽灵般的哥本哈根诠释的诠释思想——这些基本的理解还是来自帕琪小姐曾经的解释,否则我大概只能看个热闹。
它是某些人秉承对客观实在的虔诚信仰用以拒绝让意识掺入到物理研究中为目的而创造出来的理论思想。
许多人——包括我和帕琪还有那本已被我们遗忘的杂志的编辑在内——在初次接触这一思想时都会陷入一个定势的矛盾思维:既然世界在量子运动的随机分叉中展现为无限多,为什么在宏观层面无法观察到它们而只能通过对一个两个的少数微观粒子的观测才能模模糊糊地推测出“宇宙有很多”这样的怪异结论——另外,幽灵一般的哥本哈根诠释对此的解释为“世界是多状态叠加的并且在意识掺入前是不确定的”。
将一个系统的所有粒子的描述量视为一个此量数目维度的希尔伯特空间上的点的坐标,以观察这一个点的运动来对整个处在三维的系统的运动做考察的方法阐释了为何在宏观层面无法察觉到多世界——在那个由整个系统的所有粒子所构想而成的近乎无限维的希尔伯特空间中的一点,当它做出运动,那一段向量在任意选取的两个三维世界上的投影矢量都几乎相互正交,正交代表两条线段——既整个系统在两个世界上投影而出的信息——相互之间的投影长度为零,这意味着两个世界几乎没有信息交换,自然在理论上无法相互察觉。
在当时初见该理论不久,我和帕琪的定势思维尚未产生多久,便通过文章后附带的数学方法推导稍稍理解到多世界的不可观察特性,那么梅莉基于多世界理论所建立的相对精神学又是讲什么的呢?
那得让我继续阅读下去。
然后我碰到了暂时无法克服的困难:梅莉为建立起体系框架而做的许多复杂数学论证我几乎看不懂,所以,我并不能自行推断她的论证是对或是错,也就谈不上判断相对精神学是否有前途。不过她的论文既以书本形式集结出版,想必也是经过了她的导师的指正吧?
跳过数学推导的部分,光看结论倒是没什么特别出奇之处,我甚至有些将其归类为某种量子论的新阐释法之一的想法,不过重点内容似乎不仅仅在于如何进行量子理论的探讨,更重要的内容是关于精神的。
精神或者说意识,就是被mwi努力剔除掉的、曾经几乎不可避免地掺和到物理研究中的“意识”,不过重点并非在mwi中恢复意识对观测的决定效果——就像经典结论“观测使叠加态随机坍缩”一样——而是“来源于原子组合模式的精神在多世界模型中的投影方式”。
梅莉在我总结出的以上结论中提出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前提假设:意识来源于载体的组合排列,意即,脱离物质无所谓精神意志,但精神意志又非产生自物质粒子内。
虽然就我个人的魔法研究而言,许多情况下是不大赞同这个观点的,但我本人并没有在尚未成熟的魔法体系中大胆地去决定意识的来源,所以就我个人而言、作为魔法使的那个我而言,我暂时没有必要质疑梅莉的前提假设。
她的体系显然不包含任何神灵世界的概念,不过作为一个严格遵循自然规则的教导的严肃学者,梅莉的确没有必要牵强于修行者的观念。只是不知在她的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我送给她的两本魔法启蒙书是否有起到积极作用,不过在她的字里行间中我似乎感受到了一丝魔法使的风格气息,也就是将细碎的问题糅合起来的惯用思考方法,比如她没有把精神细分成原子组合排列过程中形成的诸多分矢量投影,而是在研究系统整体的投影问题上将所有从系统中抽离出来的“精神意识”分矢量相加使之成为一个统一量从而不必再考虑它们之间的干涉问题。
整个理论的核心部分在于抽离粒子整体系统中属于排列方式的那一部分的分矢量。
说到底我的理解相当肤浅,相对精神学的相对性我几乎没有看出端倪,也不很能理解她的体系是用来解答哪些现实问题的,想必她的理论体系依然有待完善,而且对我的魔法研究似乎帮助不大。
翻页完毕,接着我在附录上的答谢名单里见到一个熟悉的名字和一个较为熟悉的名字,前者令我大吃一惊,竟然是雾雨魔理沙,这说明她在外界的动向大概不出东京之外,且显然在东京大学内有活动,这进一步告诉我灵梦在外界的生活范围或许也在东京都内;另一个名字就是梅莉嘴里老提及的好朋友莲子,全称是宇佐见莲子——根据梅莉的吹捧,她同样是一位天赋异禀的理论专家。
总而言之,乍见魔理沙的名字出现在外界流入的书本中,我从梅莉论述的研究体系所散发的魅力中所感受到的热情已乍然消退,除了对魔理沙的众多思绪纷至沓来,那个被我刻意冷处理的灵梦的印象也瞬间活跃起来——可是我仍旧拿不定主意应该如何面对她们。
我得找人商量商量,那个人只能是帕秋莉魔女小姐。
可她正兴致浓厚地向租书店家女儿求教妖怪的语文,这时候打扰她显然不合适,所以我只能暂时抑制纷飞扰攘的思绪,找些简单粗暴的漫画暂且打发时间,顺便对梅莉的研究做一些发散思考。
于是上午的时光匆匆流逝,期间小人兴奋地更换了好几本漫画书,她将到手的漫画仔细又迅速地阅读完毕,然后迫不及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