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暗中造势(1/2)
一个春节赵昺频频曝光,出现在公众面前,而各方的对他的评价似乎也接着七洲洋大捷而又提到了一个新高度。节后解印开衙,此前议定的事情也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俘军开始进行整编,从中选出三千精壮补充到受损后军和中军,余者编为三个将调归转运司服劳役,他们除了暂时不发饷外,其它待遇与帅府军相同。他们其中一个将和数万难民转移到吉阳军开荒垦田,承担开挖水渠,修建水利工程的任务;另外两个将接替征调的民夫参与扩建琼州城和修整驿路的任务。
大把的钱撒出去了,而这些资金大部分来自缴获与‘巧取豪夺’,赵昺知道靠这些和印假钞的方式补充资金不足是难以长久的,必须有自我造血功能才可以进入良性循环。可仅靠薄弱的农业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还要靠工商业才能增加财政收入,如此还能补充琼州物资补充严重依赖‘进口’的问题。
想着逃到琼州的难民并非都是那种衣不遮体,穷苦潦倒之人,其中不乏家财万贯的商人们,而琼州四面临海,控扼交通要道,自西方和东南亚前往大陆的商船都要经过,且多需要在岛停靠补充淡水和粮食,其中可谓商机无限。赵昺便召集转运司和常平司商议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那些商人继续经商。
对于经营琼州紧缺商品的,如粮食、牲畜和铜铁及硫磺、硝石的可以免除关税,其它商品的也可以有一定的税费减免,以此来吸引外来商船和大陆商家上岛经营。这样既可减少走私的现象发生,繁荣琼州市场,补充不足的同时,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税收。大家都觉得不错,现在正是信风刮起商船过岛之时,正可借此机会实施。
赵昺做这些事情本来都是出于稳定琼州局势,拓展生存空间,筹措资金之举,当然对于百姓也也是有实惠的,说起来也是互惠互利。但他发现自己被人误会了,不仅琼州各商会给他送来一扇‘利国惠民’的大匾,连那些难民们也给他送来了‘万民伞’,且街头巷尾都在传陛下要远行占城之事,由此还引来好事者的争论……
种种不正常的事情频频发生,让赵昺警觉起来。年前便曾有帅府军‘围攻’朝廷船队从而逼走陛下的传言,让他担心有人试图控制舆论造势。而对于舆论的威力如何,先前‘抹黑’蒙古人迫使其不得不改变政策的事情就是明证,于是他暗令事务局五部迅速收集有关自己的风评和传言,以便查清是谁在暗中操纵,是要做什么?
事务局五部的调查员现在已经遍布全岛,散布于各行各业之中,赵昺一声令下各种信息很快便汇集于他的案头。他仔细翻看了所有的情报,发现其中少有人给自己差评,绝大部分都是五分好评,但其中不夸大其词的说法,甚至将自己神话。这些消息来源似乎很凌乱,可他觉察到似乎有人在暗中炒作,试图把自己打造成‘三胖’一样的人物。
赵昺又将这些情报梳理了一番,发现造势之人此事做的很高明,只要将这些看似混乱的信息排列一番,便是一份好简历。
他爹是皇帝自然没有办法捏造,而他的生母出身平凡,在宫中地位低下,世人对其知之甚少,也就有了可以充分发挥的空间。于是俞修容便被塑造成一个聪颖智慧的女性,且虔诚修道,怀孕时曾梦见黄龙入怀,这样赵昺便有了极好的底子。而他出生时空中出现彩霞,更有百鸟来朝,如此一来昭示他的出世便是不凡,与上天也挂上了勾,为后边的发挥留下了足够的余地。
由于生母的身份不高,赵昺的童年自然被描述的十分凄凉、悲惨,不受父皇的喜爱,吃穿用度皆不如人,只能与母亲栖身于宫城中一偏殿中,这样的描述理所当然的引起了闻者的同情,为其遭遇愤愤不平,便也与他那昏庸无道的爹划清了界限。接着话锋一转,刚会说话的他便俞修容的教导下读书习字,两岁便识字过千,能读会写,此后便博览群书,且过目不忘,但因为不受重视,使得无人知晓。
四岁时先皇驾崩,兄长继位,他受封亲王,境遇并没有改变,但他穷人孩子早当家,对母至孝,聪明懂事。听闻外寇入侵国事日衰,便立下报国之志,希望能有朝一日能御外敌、治社稷,恢复祖宗江山,因此更加发奋读书,但母亲又离世,他变成了孤儿。
无奈皇帝幼小,奸臣当道,以致临安失陷,皇帝北狩。城破前有先见之明的谢老太后为保国脉不失,送二王离城,临行前暗示以广王继承大统。但逃到福州后,由于益王之母被尊为太后,加上杨家人势大,便改立益王为帝。赵昺以为此人心机极深,他编造的故事在这里留了个梗,宫中之人不是死了,便是伴君北行,谢老太后所言无从查证。
可杨太后听政,其亲子登基是实,卫王没当上皇帝也是真。这看似巧合的事情就不能不让人展开联想,觉的这就是一阴谋,杨太后勾结外戚,操纵朝臣欺负一个没爹没娘没亲戚的小孩子,抢了卫王的皇位。而此后的事情便顺利成章了,在逃难途中卫王误上疫船,欲遣他出质蒙古和镇守琼州都是阴谋的继续,那便是要将卫王置于死地,以图毁灭他这个正统。
结果却是赵昺不但没被害死,还一次次摆脱暗算,就可以解释为吉人自有天相,得到了上天的眷顾,也可以说他就是受天命之人岂能轻易被小人阴了。而接下来卫王不但利用所学救世度人,白手起家创建了帅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