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煞费苦心(1/2)
布置好学堂的次日,赵昺执教的宫学便开张了,学生就是那些与自己相仿的二十名少年。开学当日,陈墩领着人来到前殿,他们都有些战战兢兢,想那宫中大殿是做什么的,那可是殿试的地方,出来的不是状元便是进士,如今陛下居然要在这里给大家授课能不激动吗?
“属下等,拜见陛下!”见皇帝已经站在门口相迎,众人急忙施礼。昨晚陈墩可是对大家进行了番课前培训,称他们这可是真正的天子门生,比之国子监的那些人地位都要崇高,万不可给陛下丢人,更不能有失礼之举。
“嗯,免礼!”赵昺看看自己的这班‘弟子’,这些多是自己在甲子镇收留的孤儿,虽然谈不上百里挑一,但也是身体强壮,面目清秀,聪明伶俐,只要善加培养定能从自己这里学些东西的。
大家随着陛下进了殿,这里可以说是宫内最大的一件屋子,宽敞明亮,就是住进百十人都能翻跟头。人数不多,课堂便安置在大殿的东侧一隅,以屏风隔出了一片地方,正中悬着一方墨黑的木板,之上挂着横幅,上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大字,看稚嫩的笔迹便知是陛下的御笔亲书。赵昺想着前世的教室中墙上多会写些励志的言语,他琢磨了半天还是这几个字最为贴切,且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其下是以木板搭起的一尺高台,上面摆放着长几和一把椅子。而堂上摆放着四排矮几,上面摆放着文房四宝外,还有一方尺把大小的石板和一盒用于书写的石笔,当然还少不了一个蒲团当板凳,其它再无长物。
“现在开始上课!”赵昺按照大小个儿给众人分配了座位,交待了些规矩,无非是坐的要正,提问要举手,上课不准说话之类的东西,而这些孩子们在府中住了一年哪里会不懂,因此赵昺并未多浪费时间,便开课了。
“此种符号源于天竺,由大食人传至世界各地用于表示数字,计算和书写都极为方便,但在我朝并不通行……”因为中国古代皆以汉字表示数字,现代人都知道那是十分别扭的,不如阿拉伯数字方便,因而赵昺便从最基础的开始教起。
“1像笔一支,2像鸭浮水,3同人耳朵……”赵昺在黑板上边写边讲解,而过去授课的方式一个是背,一个是写,老师授课的方式也极为古板坐在那里领读。他这种方法新奇,又有趣一下便将底下的人吸引过来。
这些孩子多少都有基础,对数字也已有概念因而学的并不吃力,很快便记住了各个数字的模样,分得清1、2、3、4、5了,但是书写却费了劲。因为赵昺要求他们用石笔在石板上练习书写,而过去他们用的都是毛笔,软笔和硬笔着力不同,所以写的歪歪扭扭不成样子。赵昺也只能一遍的检查纠正。
赵昺的教学方式虽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很快让这些‘学生’感到了陛下的‘发明’书写简单,稍加学习便可掌握。而其教授运算方法也比从前便捷,无需借用算筹只用纸笔便能完成运算,因此只用了五天的功夫大家已然完全掌握了一百以内的计算。
赵昺对文言和诗词中的对仗和韵脚是无能为力,一直无法顺利的完成一篇文章,甚至最简单的一首五言诗,经过邓光荐这么长时间的培养,还处于天对地,上对下,乌龟对王八的水平。可他还是‘发明’了一套符号解决了大家阅读困难的问题。
过去人们都以识文断句作为文化人的标准,为啥呢?因为古人不使用标点符号,而中国的文字又是博大精深,一个字就能包涵众多的含义,一句话多读一个字或少读一个字意思便完全不同。所以即便识字也要费很大精力去判断一句话在该哪里断句,表达的意思是否正确,但现在有了陛下的这些符号,大家只需标记好便能顺畅的读书了……
办教育当然要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赵昺知道当下礼崩乐坏,忠义廉耻已成明日黄花,而自己最需要的是一批能忠于自己的事业,可以贯彻自己决策的部属。当下这些孩子是指不上,但十年、二十年后就可能成为自己忠实的拥趸者,命令的执行者,因此道德的培养绝不能放松。‘天天讲,天天读’的洗脑式灌输是有必要,可潜移默化式的影响同样必不可少。
作为过来人赵昺知道寓教于乐最容易为孩子所接受,可选择什么形式他还是犯了愁,搞这些他还真不在行,过去上学他记得就是爱国教育日也就是听听报告,挂几条横幅,要不就是看场电影,但现在能最方便做到的就是听报告。可找谁,讲什么都成问题,他担心人没教育好,再给带沟里去。他琢磨了会儿想那作报告就是讲故事,自己作为好学生这活儿没少干,那就是它了。
可讲什么赵昺还有些犯愁,故事既要符合这个时代,还得从始至终贯穿忠义这个主题。《三侠五义》江湖气太重,《水浒传》是教人造反的万万不能;《岳飞传》、《杨家将》倒是发生在这个时代,却又太过夸张,而发生的年代离此时并不遥远,一听就漏洞百出。
最后想想还是《三国演义》靠谱,这部书虽以描写战争为主,但反映的是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且三国是一个与唐、宋两朝迥乎不同的时代,它没有青楼与赌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奉行儒家文化,宣扬仁、义、道、德、礼、信、忠、贞、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